卓越而明智。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若令各守洗耳之高,人执耦耕之分,则稽古之化不建,英明之盛不彰。”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李太后与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谋立潞王元佐。”《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秦王年长,英明过人。”申伯纯《记“西安事变”》:“党中央和毛主席正确地分析了事变的前途,英明地决定了党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卓越而明智的人。
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伏计尚书饱见英明特达,必不之爱。”
【睿智】释义:
亦作“睿知”。聪慧;明智。
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事之纤悉,不可图验。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宋秦观《代贺太皇太后受册表》:“恭以太皇太后陛下钟睿知之资,御休明之运。”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睿智聿超鼠狱,玄明克驾鸡碑。”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皇上睿知天锡,如日升之无不照。”郭沫若《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而在这里当然也要靠人类的睿智继续作正确的领导。”
【贤明】释义:
有才德有见识。
《战国策·燕策二》:“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世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李少师贤妻》:“性贤明,有礼节。”曹禺《王昭君》第三幕:“玉人哪,你是一位这样智慧、贤明的阏氏啊?”
有才德有见识的人。
南朝梁江淹《报袁叔明书》:“独念贤明蚤世,英华殂落。”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诗:“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昏庸】释义:
糊涂而愚蠢。
宋苏轼《思子台赋》:“吾筑臺以寄哀,信同名而齐实;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清钮琇《觚賸续编·粤之猫》:“鼠之横,无过於粤,而猫之昏庸猥惰,亦无过於粤。”茅盾《昙》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顽固派,只听了媒人的话就说行;我让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还不好么?”
指社会政治黑暗无道。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明清每閲唐史甘露事,未尝不流涕也。嗟夫!士大夫处昏庸之世,不幸罹此,后来无别白,可恨!”
【昏暴】释义:
昏乱暴虐。亦指昏乱暴虐之君。
《书·仲虺之诰》:“殖有礼,覆昏暴。”孔传:“有礼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并譎辞饰説,抑止昏暴。”《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元年》:“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胡亥厉行督责,昏暴无比,是完全的独夫。”
愚昧凶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媪詰得故,极道妹子昏暴,即欲送之还。珊瑚力言其不可。”
【昏聩】释义:
眼花耳聋。形容神志昏乱。
宋王安石《上执政书》:“非独以此也,某又不幸,今兹天被之疾,好学而苦眩,稍加以忧思,则往往昏聵不知所为。”《辽史·萧挞不也传》:“与北院宣徽使耶律挞不也善,乙辛嫉之,令人诬告谋废立事。不胜搒掠,诬伏。上引问,昏聵不能自陈,遂见杀。”清袁枚《新齐谐·女化男》:“耒阳薛姓女名雪妹,嫁有日矣,忽病危,昏聵中,有白鬚老人……迫以物纳之而去。”冰心《寄小读者》二七:“等到一阵神力用过,倏忽中掷此百兽之王,于死的铁门之内以后,他神志昏聩的抱头颓坐。”
眼花耳聋。比喻愚昧,糊涂。
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四:“向人昏聵之甚,泥团不足尽之也。”《红楼梦》第二七回:“但他忒昏聵的不象了!”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真是太费唇舌,我们的君侯昏聩到了那样的程度!每天只是打瞌睡,你给他说过的话,一转身他便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