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卓越;俊逸超群。
唐杜甫《陈拾遗故宅》诗:“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唐杜甫《最能行》:“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太平天囯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序:“旋见粉墙刘云青句,寓意高超,出词英俊。”
才智出众的人。
汉贾谊《新书·道术》:“英俊在位则主尊,羽翼胜任则民显。”唐杜甫《送重表侄王砅使南海》诗:“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来日聚文武於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之心,终于未死,所以此次又应青年之请,除自由同盟外,又加入左翼作家连盟。”
容貌俊秀而精神。
《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尝属族人事……族人大怒,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南朝梁刘孝标注:“王夷甫自谓风神英俊,不至与人校。”宋柳永《洞仙歌》词:“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老残游记》第十回:“却看那扈姑,丰颊长眉,眼如银杏……於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古部长带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走了过来,瘦瘦的,高高的,容貌英俊、果敢。”
【俊俏】释义:
美丽;漂亮。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幇衬的勤儿,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红楼梦》第七回:“果然带来了个后生,比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似更在宝玉之上。”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在搭衣服的绳子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俊秀】释义:
才智杰出的人。
《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朱德《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
才智杰出。
宋叶适《学校》:“崇观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陶成章《浙案纪略》:“创建求是书院,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
秀美。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朱德《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明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
《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清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
《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曰閒散,汉曰俊秀。”
【俊美】释义:
容貌、体态漂亮。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老儿当》:“武宗初年,选内臣俊美者以充宠倖,名曰老儿当。”《红楼梦》第二六回:“原来这黛玉秉絶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因为这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
【丑陋】释义:
容貌难看。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性钝口訥,形貌丑陋。”《说郛》卷二五引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噱》:“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西游记》第六七回:“那老者见了他相貌丑陋,便也拧住口。”
指行为不雅,识见浅薄。
丁玲《韦护》第二章:“她想起适才的争执,简直觉得那是太愚蠢和丑陋了。”
【难看】释义:
不光荣,不体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我在扬州看见张鼎臣,他那上运司衙门,是底下人背了包裹,托了帽盒子,提了靴子,到官厅上去换衣服的;见了下来,又换了便衣出来。据説这还是好的呢,那比张鼎臣不如的,还要难看呢。”
丑陋,不美。
巴金《第四病室》第一章:“我看他,他的脸色黄得真难看,嘴唇痛苦地微微动着。”杨朔《雪花飘在满洲》:“身上仍然穿着那一套怪难看的化装衣饰。”
引申为因生气、不快而表情异常。
茅盾《子夜》十四:“杜学诗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