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
《荀子·成相》:“世乱恶善不此治,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杨倞注:“隐讳过恶,疾害贤良,长用姦诈,少无灾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道士既归,呼之出,问其情事,隐讳不以尽言。”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自己不想隐讳,我是自尊心相当强的人,委屈到要向贺衷寒称‘职’,实在还须得经一番锻炼。”
【忌讳】释义:
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
《周礼·春官·小史》:“若有事,则詔王之忌讳。”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
避忌;顾忌。
《老子》:“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唐白居易《初授拾遗》诗:“天子方从諫,朝廷无忌讳。”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九:“沉约在萧齐修《宋书》,永光以后,皆其笔也。故於宋齐革易之际,不得不多所忌讳。”李準《两代人》:“只要是党要我作的工作,我就去作,谁也阻拦不住我。我才不忌讳他哩!”
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
汉王充《论衡·四讳》:“夫忌讳非一,必託之神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今人不达,畏死畏祸,百种忌讳。”《红楼梦》第二八回:“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鲁迅《徬徨·祝福》:“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醋的别称。
《恨海》第四回:“五姐儿又端了一个碗进来道:‘小姐胃口不好,加上点忌讳吧!’”
【避忌】释义:
顾忌和回避。
《后汉书·马武传》:“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刘生想着李老之言,广取财贿,毫无避忌。”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九章:“她们也不认得周祺,却知道他是工作队的,说话还有些避忌。”
指禁忌。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非洲有一种土人,男女的避忌严得很,连女婿遇见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还不够,必须将脸埋进土里去。”
迷信谓避开凶忌之日。
汉王充《论衡·讥日》:“如鬼神审有知,与人无异,则祭不宜择日;如无知也,不能饮食,虽择日避忌,其何补益?”汉王充《论衡·讥日》:“櫛用木,沐用水,水与木俱五行也,用木不避忌,用水独择日;如以水尊於木,则诸用水者宜皆择日。”
【避讳】释义:
回避;避忌。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倣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唐张鷟《游仙窟》:“下官起,諮请曰:‘十娘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五嫂处分。’五嫂曰:‘但道不须避讳。’”《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小鸦儿也不消查考,晁大舍也不消掩藏,唐氏也不用避讳。”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说话也就没有啥的避讳。”
谓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而唐冯宿父名子华,及出为华州刺史,乃以避讳不拜。”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始皇名政,别人一定要避讳。”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
【坦率】释义:
坦白直率。
《晋书·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於此处兴復不浅。’便据胡牀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北史·李广传》:“坦率无私,为士流所爱。”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芳华》:“婢极坦率,直前以身蔽女,而应答曰:‘何处小郎,强来与人家闺秀语!’”茹志鹃《阿舒》:“眼睛睁得大大的,这是一对清得象泉水似的眼睛,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指粗疏,粗心。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济老于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失官韵,乃抚膺曰:‘宋五又坦率矣!’”
谓游憩。
唐高彦休《唐阙史·卢尚书庄堕雷公》:“乾符乙未岁,有乡荐之士,相与避暑,坦率于西亭,钓罢奕棋之际,阴云暴兴。”
【坦白】释义:
谓平正清廉。
宋范仲淹《祭陕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处,政坦白而莫欺。”
直率纯正。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安老爷是坦白正路人,那里留心这些事。”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装作坦白,是为了作战的目的。”沙汀《记贺龙》十九:“这是一个长而结实的海南岛人,生着一副一目了然的坦白沉毅的面孔。”
谓翻白眼。
《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已知他服洋膏子去了,一惊非小!连唤几声老爷,已是不应,只是双眼坦白。”
谓将错误或罪行如实地说出。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九章:“我说一句话,还叫我坦白坦白我的思想活动。”
【狡饰】释义:
狡辩虚饰。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太监安得海伏法》:“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
【隐瞒】释义:
谓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呼公子詰问其由。公子不敢隐瞒。”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拿获》:“捕壮不敢隐瞒唆诈,其受害者亦鲜矣。”峻青《海啸》第四章:“这一点,我对你并不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