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夷狄
【全拼】 yí dí
【释义】
  •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唐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唐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 视为夷狄。

    《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五代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 【例句】 1、夷狄
    2、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 ,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
    4、 就族类、中原诸侯国关于夷狄的概念及国势而言,先秦政治婚姻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
    【相关词】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  夏威夷 《丸竹夷》 三夷 三襄夷 不夷 不夷不惠 丑夷 世道陵夷 东夷 东夷族 串夷 丸竹夷 九夷 于夷 以夷伐夷 以夷制夷 以夷攻夷 以夷治夷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