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野史
【全拼】 yěshǐ
【释义】
  • 旧指私人著述的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自爱垂名野史中,寧论抱困荒城侧。”元萨都剌《上赵凉国公》诗:“如此声名满天下,人间野史亦堪传。”鲁迅《伪自由书·再谈保留》:“从清朝的文字狱以后,文人不敢做野史了。”

  • 【例句】 1、"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2、 "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3、 《中国丛书综录》、中国野史集成》著录该书作者是郭淳,与事实不符。
    4、 摘要野史视野已经成为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鲁迅的野史思维。
    【近义词】 1. 野史 - 别史

    【别史】释义:

  • 图书四部分类中史部的一目。指不属于正史、杂史的史书。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有别史一目,收录有唐高峻《高氏小史》、宋吕祖谦《新唐书略》等。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把编年体、纪传体以外,杂记历代或一代事实的史书,称为“别史”。

  • 2. 野史 - 外史

    【外史】释义:

  •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宋陈亮《三国纪年序》:“自当时之诸侯,国各有史,一言一动,罔不毕载。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清黄遵宪《三哀诗》:“我已外史达,人实高阁置。”

  • 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汉黄宪的《天禄阁外史》、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元张雨称句曲外史,清恽格称白云外史。

  • 3. 野史 - 野乘

    【野乘】释义:

    1.即野史。
    【反义词】 1.野史 - 正史

    【正史】释义:

  • 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清冯桂芬《<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胡适《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 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 考订历史。

    唐王绩《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


  • 【相关词】 &;野猫&;多用途直升机 “新视野”号 “野人” “野人”, “野合 ”野生  《荒野的呼唤》  三重野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绿野仙踪》 《荒野求生》 《荒野的呼唤》 《野孩子》 《野望》 《野犬女皇》 七月在野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万户伤心生野烟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三重野庆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