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一阳来复。
《宋书·礼志三》:“太常顾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一阳来復”。
比喻政治清明。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