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驯良
【全拼】 xùnliáng
【释义】
  • 和顺善良;驯服和善。

    三国魏明帝《短歌行》:“执志精专,洁行驯良。”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犊子虽俊可喜,终败人事,不如求负重有力,而驯良服辕者。”清揆叙《鹰坊歌》:“长绦羈紲岂初意,岁月浸久成驯良。”王西彦《静水里的鱼》:“兔子驯良得近乎懦弱无能。”

  • 【例句】 1、对警卫来说,这些驯良的,机器人般的疯子和家畜一样不会带来多大的麻烦。
    2、 他想撒下反叛的种子,唤醒这个安分驯良的农民的觉悟。
    3、 我们把这匹驯良的马骑得都走不动了。
    4、 伯莎最终会成为那种本分驯良的妻子。
    【近义词】 1. 驯良 - 善良

    【善良】释义:

  • 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孔颖达疏:“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唐韩愈《争臣论》:“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宋曾巩《齐州杂诗序》:“余之疲駑,来为是州,除其姦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原来这稍公,名叫做张稍,不是个善良之辈。”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来自匈奴底层的既聪明又善良的人。”

  • 2. 驯良 - 温顺

    【温顺】释义:

  • 温和顺从。

    《后汉书·宋弘传》:“弘少而温顺,哀平閒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梁斌《红旗谱》四:“志和脾气倒是温顺,知道怎样爱她,体贴她。”

  • 【反义词】 1.驯良 - 不羁

    【不羁】释义:

  • 亦作“不覊”。谓才行高远,不可拘限。

    《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使不羈之士,与牛驥同皁。”李善注:“不羈,谓才行高远,不可羈繫也。”晋向秀《思旧赋》:“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宋何薳《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钱塘颜几字几圣,俊伟不覊,无日不饮。”郭沫若《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象《胡笳十八拍》,无论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决不是六朝人乃至隋唐人所能企及的。”

  • 谓行为不遵循礼法。

    《新唐书·元结传》:“结少不羈,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唐寅﹞为人放浪不覊,有轻世傲物之志。”《明史·袁炜传》:“煒性行不羈,为御史包孝所劾,帝宥不罪。”


  • 2.驯良 - 叛逆

    【叛逆】释义:

  • 背叛。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宋苏辙《汉景帝》:“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於此。”茅盾《三人行》:“不论你取了怎样的方式,不论你是公然决裂或是不忠实,在性质上,你这行动总是叛逆,总是反抗。”

  • 有背叛行为的人。

    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东诛叛逆,全军独尅。”《南史·江淹传》:“奉天子而伐叛逆。”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之一:“本图服叛逆,何止翦譸张。”郁达夫《瓢儿和尚》:“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乱党,不白的,自然也尽成了叛逆。”


  • 3.驯良 - 顽劣

    【顽劣】释义:

  • 愚顽恶劣。

    《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争奈知远顽劣不遵教晦,终日出外闲走。”《西游记》第一回:“一个个抢盆夺碗,佔灶争牀,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寧时。”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其子甚为顽劣,为乡邻所不齿。”

  • 指愚顽恶劣的人。

    《水浒传》第二回:“只有胸中真本事,能令顽劣拜先生。”

  • 顽皮不顺从。多指儿童。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駡喫。”清孙枝蔚《遭困苦道旁行乞莫相嗔》诗之一:“羣儿作戏真顽劣,学打潼关喊肯休。”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在这私塾中我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

  • 坚硬而低劣。

    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择石之顽劣者,捣末於灰痕处,乘湿糝之,乾或色同也。”


  • 【相关词】 《驯兔记》 《驯悍记》 不驯 和驯 扰驯 抚驯 教驯 文不雅驯 服驯 柔驯 桀傲不驯 桀敖不驯 桀骜不驯 桀骜不驯、 桀骜不驯。 桀骜不驯的 桀骜难驯 比驯 温驯 灵驯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