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兴言
【全拼】 xīnɡ yán
【释义】
  •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 同本义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 通“举”jǔ。推荐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 〈名〉

    1. 荣誉,美名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又如:誉望(名望)

    2. 通“与”yǔ。同类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例句】 1、谁料,人算不如天算,在锺世杰举办的大型婚纱表演彩排中,一个被他误会为小偷的六岁小孩锺永(家饰)竟在众目睽睽之下直呼他做「爸」与他相认。
    2、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3、 有 感 情 , 也 要 有 理 智 文 笔 好 的 人 很 容 易 用 自 己 的 语 引 起 别 人 的 趣 。
    4、 正是基于“意之辨”,先哲们不断丰富、发展了以象意、借象求境、“得意忘”的认识、审美与创作思想。
    【相关词】 “兴趣” “珍重兴公徒有赋,石梁深处是君行。”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一言兴邦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蹶不兴 丁兴 丁兴来 不作兴 不兴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不足兴 不高兴 中兴 中兴三明 中兴四将 中兴通讯 中兴颂 义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