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兴奋
【全拼】 xīngfèn
【释义】
  • 奋起。

    明刘基《祀方丘颂》:“提三尺剑,由一旅兴奋于长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曷勿及时兴奋,共襄大业?”

  • 激动。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兴奋’我很赞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劳。”巴金《灭亡》第十四章:“他异常兴奋,浑身发烧,头脑也有点昏迷。”

  •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 【例句】 1、我给自己发电,发出兴奋波,引起收缩。
    2、 人人为此胜利的消息而兴奋
    3、 “我们赢了,”孩子们兴奋地大叫。
    4、 我们对此宏伟规划感到兴奋
    【近义词】 1. 兴奋 - 亢奋

    【亢奋】释义:

  • 极度兴奋。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他大约象西班牙的牛一样,一看见红色,便会亢奋起来,做出一种可怕的行动的。”刘心武《没有讲完的课》:“她那被银灰色围脖衬托着的脸上泛出亢奋的红光。”

  • 2. 兴奋 - 振奋

    【振奋】释义:

  • 奋起;奋发。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唐李咸用《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明李东阳《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 3. 兴奋 - 激动

    【激动】释义:

  • 鼓动;触动。

    《宋书·颜竣传》:“翻戾朝纪,狡惑视听,胁惧上宰,激动閭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灵彻上人》:“緇流疾之,遂造飞语,激动中贵,因诬奏得罪,徙汀州,会赦归东越。”

  •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如今看了你这番雄心侠气,竟激动我的性儿了!”巴金《家》一:“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茅盾《腐蚀·九月十五日》:“然而我的感情激动到几乎不能自持的境界,是在产后第二天看护妇抱了婴儿来,放在我怀里的时候。”

  • 4. 兴奋 - 激昂

    【激昂】释义:

  • 亦作“激卬”。振奋激励,激励。

    汉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妻呵怒曰:‘仲卿尊贵。在朝廷谁愈於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唐怀素《自叙》:“屡蒙激昂,教以笔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盖昇平之际,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义。”

  • 激怒而使之感悟。

    《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介涇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李善注引如淳曰:“激卬,怒也。”

  • 奋发昂扬。

    汉傅毅《舞赋》:“明诗表指,嘳息激昂。”《新唐书·李训传》:“仲言持诡辩,激卬可听,善鉤揣人主意。”清李渔《玉搔头·止兵》:“精忠既满腔,更有这力纵横助激昂。”曹禺《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 5. 兴奋 - 高兴

    【高兴】释义:

  • 谓兴建高楼。

    《文选·张衡<西京赋>》:“累层构而遂隮,望北辰而高兴。”吕向注:“望北极星之高以起此楼也。”

  • 高雅的兴致。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荀鹤《戏题王处士书斋》诗:“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宋司马光《和鲜于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

  • 愉快而兴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於放浪。”唐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诗:“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英烈传》第十七回:“伯温乘着高兴,只顾走进洞中。”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知道您为什么老不高兴,就是为二姑娘的婚事。”

  • 指愉快而兴奋的情绪。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竟是依他的话,打起高兴来,管他呢,中了,好极了;就算不中,再白辛苦这一场,也不要紧。”

  • 喜欢;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某件事。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尽管这样慎重,弄得朋友们都不高兴我了,然而,依然一出马便闹出了岔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小王高兴萧队长的那种明确的,对一切都有胜利信心的口气,他对他的满肚子的意见一下完全消除了。”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有些中农则说,‘等于朝了一次木兰山’(湖北黄陂县有一个木兰山,山上有一个农民高兴去朝拜的木兰庙)。”老舍《茶馆》第三幕:“天晚了,高兴住下,您就住下。”

  • 【反义词】 1.兴奋 - 失落

    【失落】释义:

  • 遗失;丢失。

    《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追会一切公事合用元行文卷,回申多有推称更换人吏,失落不存。”《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将吾宝剑去要将回来,休失落了。”老舍《柳屯的》:“成天拐拉拐拉地出来进去,出来进去,好象失落了点东西,找了六十多年还没有找着。”

  • 谓迷路流落。

    《西游记》第十三回:“三藏道:‘贫僧鸡鸣时,出河州衞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拨露,忽失落此地。’”

  • 谓疏忽放松。

    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你那女儿呵,必有个早夜追随,鶯花佐使,风月提携,两下里打合娇痴,一朝儿做出瑕疵,是你平日价失落维持。”

  • 犹跌落,消失。

    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五:“我的心剧烈地跳跃着,甚至全身失落在颤震之中。”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五:“一只野凫,蓦地从河边飞起,掠过低空,失落在远处矇眺之中。”


  • 2.兴奋 - 平静

    【平静】释义:

  • 安宁;没有骚扰动荡。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表面看来平静无事,实际上问题很严重。”

  • 指(心情)平和安静。

    《淮南子·俶真训》:“汪然平静,寂然澄清,莫见其形。”巴金《灭亡》第三章:“从此以后,他在表面上似乎得平静,然而内心的激动却是十分厉害。”


  • 3.兴奋 - 沮丧

    【沮丧】释义:

  • 灰心失望;伤心失意。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岂识向之夸慢,祇足以成今之沮丧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李嗣源已入於汴,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徒有汗淫。”茅盾《子夜》十七:“孙吉人这话刚出口,王和甫就很沮丧地摇头,吴荪甫摸着下巴叹气。”

  • 形容震惊失色。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 4.兴奋 - 萎靡

    【萎靡】释义:

  • 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到近几百年以来,我们亚洲各民族才渐渐萎靡,亚洲各国家才渐渐衰弱。”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七章:“燕,你怎么搞的?精神越来越萎靡。”

  • 衰退。

    徐特立《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笔记》七:“如果没有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注定要萎靡下去。”


  • 5.兴奋 - 镇静

    【镇静】释义:

  • 持重,沉静。

    《国语·晋语七》:“黶也果敢,无忌镇静。”韦昭注:“镇,重也;静,安也。”一本作“镇靖”。唐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古者选公族大夫,必以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諗之,镇静者循之。”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

  • 安静,平静。

    宋柳永《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元刘祁《归潜志》卷四:“﹝赵思文﹞出为汝州防御使,迁集庆军节度,所在镇静,吏民赖之。”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诸檀越……扣门而施,见众僧有端坐若无事者,有蹙额不胜,有佯为镇静者。”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在这里的民工和干部……都是这样镇静的时候,不免显着他惊惶失措了。”

  • 安定。

    《宋书·何承天传》:“今若务存遵养,许其自新,虽未可羈致北闕,犹足镇静边境。”唐白居易《与宗儒诏》:“及司管籥,镇静有方。”《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为岳牧……而使姦凶滋蔓,祸衅不测,岂藩翰王室,镇静方夏之义乎!”

  • 止息;抑制。

    晋桓温《荐谯元彦表》:“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瞿秋白《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另外还有武侠主义的连环图画,阶级妥协主义的时事小调……去迷惑群众,镇静群众,糟蹋群众。”


  • 【相关词】 “兴趣” “珍重兴公徒有赋,石梁深处是君行。” 《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一言兴邦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一蹶不兴 丁兴 丁兴来 不作兴 不兴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不足兴 不高兴 中兴 中兴三明 中兴四将 中兴通讯 中兴颂 义兴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