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不宽;吝啬。
《红楼梦》第六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你们姑太太也太小气了,既然送你皮袍子面子,为甚么不送一件新的,却送你旧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咱们男子汉可别那样小气。”
气魄小。
鲁迅《书信集·致萧军》:“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刻薄】释义:
冷酷无情。
《史记·商君列传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司马贞索隐:“刻,谓用刑深刻。薄,谓弃仁义,不悃诚也。”《周书·儒林传·乐逊》:“夫政之於民,过急则刻薄,伤缓则驰慢。”《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姦狡诡譎,残忍刻薄。”巴金《秋》三九:“她又不是没有钱,做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刻薄?”沈从文《泥涂》:“你不要说那种看不起我们的刻薄话。”柯灵《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最后听到独眼龙刁钻刻薄的一席话,才把她送上死路。”
克扣;刻剥。
《旧唐书·李实传》:“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
【吝啬】释义:
保守,保住使不失去。
《易·说卦》:“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嗇。”孔颖达疏:“为吝嗇,取其地生物不转移也。”高亨注:“地生养草木,草木固植于一处,不能自移,且离地即死,是地保守其财物也。”
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洪家富而性吝嗇。”《朱子语类》卷七一:“六五居尊位,却如此敦本尚俭,便似吝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朱大兴,彰德人。家富有而吝嗇已甚。”巴金《寒夜》十一:“他不去,同事们会以为他穷或者吝啬,会更加看轻他。”
【抠门】释义:
【大方】释义:
谓方正之极。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
指大地。
《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尹知章注:“大方,地也。”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唐孟云卿《伤时》诗之一:“大方载羣物,生死有常伦。”
大道,常道。
《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方图讲学,知臣子之大方;庶得周旋,奉君亲之素教。”
谓识见广博或有专长的人。语出《庄子·秋水》。
明高启《独庵集序》:“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儗,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頡頏者不过二三而已。”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他们说年轻人作品幼稚,贻笑大方。”
基本的法则、方法。
《吕氏春秋·任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宋曾巩《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转知抚州,其治大方,务除苛去烦。”
犹大略,大概。
《墨子·非命上》:“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是也。”孙诒让间诂:“大方,即大较也。五,毕沅云:当为‘三’之误,即上先王之宪之刑之誓是。”
不俗气;无拘束。
《红楼梦》第十七回:“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安公子不是不会説官话的人,或者説相貌也还端正,或者説举止也还大方,都没什么使不得。”曹禺《雷雨》第一幕:“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却很有分寸。”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张俊民道:‘少爷为人好极,只是手太鬆些,不管什么人求着他,大捧的银与人用。’鲍廷璽道:‘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杜少爷这大方举动的人。’”赵树理《地板》:“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又愿意给你三嫂借一部分粮。”
中医称药味较多或药量较大的方剂。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七方》:“大方,﹝歧伯曰﹞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10.茶叶名。原产于浙皖交界之老竹岭,产量甚少。后安徽产的茶多用此名。
11.汉末黄巾起义军的编制名。
《后汉书·皇甫嵩传》:“﹝张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豪爽】释义:
犹言豪放爽直。
《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气概,姿貌甚伟。”唐张说《崔日知写真图赞》:“逸韵豪爽,达音妙絶。”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康洽》:“气度豪爽。”杨朔《征尘》:“他们总是那样率真,质朴,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