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消瘦
【全拼】 xiāoshòu
【释义】
  • 谓身体消减变瘦。

    唐宋之问《江南曲》:“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元钱霖《哨遍·耍孩儿》套曲:“不思日月搬乌兔,只与儿孙作马牛,添消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大少爷一病三月,从来没有退过烧,医生换过二三十个,非但不能愈病,并且日见消瘦。”巴金《还魂草·某夫妇》:“新近消瘦的脸庞又显得有了生气。”

  • 【例句】 1、他眼见得日益消瘦
    2、 消瘦是由饮食的热量不足引起的症状。
    3、 居里夫人担负的任务过于繁重,她消瘦了。
    4、 她的脸上登时变了色,简直变得消瘦了。
    【近义词】 1. 消瘦 - 枯瘦

    【枯瘦】释义:

  • 消瘦;干瘦。

    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之二:“腰脚枯瘦,行履艰难。”宋陆游《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笤帚》:“僧体枯瘦,气息懨懨然,渐无生气。”巴金《将军集·五十多个》:“那时候它充满了活气,就像一个健康的壮年人,后来才染上了疾病,渐渐地枯瘦起来。”艾芜《海岛上》:“现在他那按在墙头上的枯瘦指头和两片略略张开的薄嘴唇,还正在微微颤抖。”

  • 2. 消瘦 - 瘦削

    【瘦削】释义:

  • 形容瘦。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八:“牀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髮蓬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再看那小子时,却是生得骨瘦如柴,脸上更是异常瘦削。”丁玲《三日杂记》:“她的四肢都伸不直,关节在瘦削的胳膊、手指、腿的地方都突的暴了出来,就像柳树的节一样。”

  • 谓肌肉减削,变瘦。

    许杰《改嫁》:“她的女儿是瘦削得不像人样了。”

  • 形容细长直立。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巫山十二峰名》:“俊石十二,玲瓏瘦削如山峰离立。”鲁迅《野草·好的故事》:“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 犹瘦硬。

    《孽海花》第十九回:“﹝小燕﹞瞥见门上新贴一幅淡红铁砂笺的门对,写得英秀瘦削。”参见“瘦硬”。

  • 3. 消瘦 - 瘦弱

    【瘦弱】释义:

  • 肌肉不丰满,虚弱无力。

    三国魏曹植《谢明帝赐食表》:“寻奉手詔,愍臣瘦弱,奉詔之日,涕泣横流。”《北齐书·白建传》:“建以马久不得食,瘦弱,远送恐多死损,遂违勑以便宜从事,随近散付军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上路,一边是一个瘦弱书生带着黄金錙重,一边是两个乡愚老者伴着红粉娇娃,就免不了路上不撞着歹人,其势必得有人护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

  • 【反义词】 1.消瘦 - 肥胖

    【肥胖】释义:

  • 胖,脂多肉多。

    元宫天挺《七里滩》第一折:“酒添的神气能荣旺,饭装的皮袋偏肥胖。”《水浒传》第三九回:“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里人,生得黑矮肥胖。”《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道人去了一会,只见楼上走下一个肥胖的道士来。”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成了个小猴儿精了。”王西彦《风雪》三:“他经商成功,有了钱,人也变肥胖了。”孙犁《风云初记》七三:“这头黄色的小牸牛,肥胖得油光发亮。”


  • 【相关词】 《人类消失以后》 《罗曼蒂克消亡史》 一笔勾消 三消 不消 不消得 不消说 与时消息 东窗消息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举杯消愁愁更愁 九九消寒图 云散烟消 云消雨散 云消雾散 低消耗 何消 借酒消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 内消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