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消沉
【全拼】 xiāochén
【释义】
  • 亦作“消沉”。消逝。

    唐元稹《刘阮妻》诗:“桃花飞尽秋风起,何处消沉去不来?”宋司马光《澹树石屏》诗:“请鐫好事名,千古无消沉。”明沉谦《二郎神》词:“嘆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叶圣陶《倪焕之》三:“他听见自己求救一般的讲说的声音,同时总伴着各种噪音,甚至自己的声音反而消沉在噪音里。”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啊,(昂头哀诉)惨淡的月光呀,你快消沉了吧!我所渴望着的太阳!我的生命!我的光!你怎还不出来照临?”

  • 情绪低落。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六:“瑰癖消沉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茅盾《追求》六:“可是前天起,我不悲观不消沉了,我转为积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余永泽和王晓燕虽然都写信劝她不要这样消沉,劝她快活起来;她自己也有时惊异自己小小年纪怎么竟有了这种可怕的衰老的心境。”

  • 【例句】 1、但这三天来这么多事情搅在一起把他搞得精疲力竭,意志消沉
    2、 这位好心的寡妇一向郁郁寡欢,现在更变得愁容满面,情绪消沉了。
    3、 消沉的思想妨碍进步。
    4、 全年当中她时而乐观,时而消沉
    【近义词】 1. 消沉 - 低沉

    【低沉】释义:

  • 低抑沉重。多指声音。

    巴金《军长的心》:“他又摇一下头,声音低沉地说:‘我现在正想到另一件事情。’”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萧条的风雨衬托着低沉的歌声,更显得悲壮。”浩然《艳阳天》第一○六章:“刮起小风来了,嗖嗖的,吹着树枝儿,摇着树叶儿,发出低沉而又悲哀的‘沙沙’声。”

  • 沉闷。多指天气或气氛。

    曹禺《雷雨》第二幕:“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梁斌《红旗谱》三:“屋子里的空气低沉下来,两个人互相听得见心跳。”

  • 沉重地低下。

    《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为人民人民爱周总理》:“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多少人紧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多少人低沉着的头抬起来了。”

  • 低落消沉。指情绪。如:球赛输了,他的情绪变得这样低沉,整天紧锁眉头,不说一句话。

  • 2. 消沉 - 低落

    【低落】释义:

  • 下降。

    王西彦《鱼鬼》:“在紧急噪聒的水车声中,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

  • 指程度减弱。

    梁斌《红旗谱》四八:“人们吃不到东西,情绪有些低落。”

  • 3. 消沉 - 悲观

    【悲观】释义:

  • 佛教语。五观之一。谓以慈悲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

    《法华经·普门品》:“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注:“以大悲人观众生苦,拔其苦难,名曰悲观。”

  • 消极失望。和“乐观”相对。

    冯雪峰《上饶集中营》第三部:“不是面对着屠杀而悲观,而是进行有准备的、有希望的战斗。”巴金《随想录》五:“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 4. 消沉 - 沮丧

    【沮丧】释义:

  • 灰心失望;伤心失意。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岂识向之夸慢,祇足以成今之沮丧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李嗣源已入於汴,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徒有汗淫。”茅盾《子夜》十七:“孙吉人这话刚出口,王和甫就很沮丧地摇头,吴荪甫摸着下巴叹气。”

  • 形容震惊失色。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 5. 消沉 - 消极

    【消极】释义:

  • 与“积极”相对。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三:“从积极方面来说,歌咏可以团结自己的力量。从消极方面来说,歌咏可以涣散敌人的军心。”老舍《黑白李》:“那是消极的割舍,并非由自己身上拿出什么来。”浩然《艳阳天》第九三章:“大伙认为,除了那些坏分子,孙桂英这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也是一种消极因素。”

  • 与“积极”相对。不求进取;消沉。

    茅盾《虹》三:“在韦玉最近的来信里,充满着消极颓唐。”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七章:“不能有依靠工兵的思想,不能抱消极等待的态度。”

  • 6. 消沉 - 颓废

    【颓废】释义:

  • 倾圮荒废。

    《后汉书·翟酺传》:“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頽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一本作“穨废”。唐高彦休《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丞相范阳公为太清宫使,因命葺修頽废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且其地原有二贤祠,今虽頽废,而双冢屹然见存。”冰心《寄小读者》十六:“虽然有的只是颓废剥落的城垣宫殿,却都令人起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呵!”

  • 衰颓废弛。

    《明史·周嘉谟等传赞》:“光熹之际,朝廷多故。又承神宗頽废之餘,政体怠弛,六曹罔修厥职。”

  • 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一个穿着灰布棉袍、留着一头颓废的长发、有个长而难看的驴脸,约莫三十岁的男子说了话。”

  • 穨廢:颓毁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

  • 【反义词】 1.消沉 - 兴奋

    【兴奋】释义:

  • 奋起。

    明刘基《祀方丘颂》:“提三尺剑,由一旅兴奋于长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曷勿及时兴奋,共襄大业?”

  • 激动。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兴奋’我很赞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劳。”巴金《灭亡》第十四章:“他异常兴奋,浑身发烧,头脑也有点昏迷。”

  • 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 2.消沉 - 振奋

    【振奋】释义:

  • 奋起;奋发。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唐李咸用《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明李东阳《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 3.消沉 - 激昂

    【激昂】释义:

  • 亦作“激卬”。振奋激励,激励。

    汉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妻呵怒曰:‘仲卿尊贵。在朝廷谁愈於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唐怀素《自叙》:“屡蒙激昂,教以笔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盖昇平之际,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义。”

  • 激怒而使之感悟。

    《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介涇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李善注引如淳曰:“激卬,怒也。”

  • 奋发昂扬。

    汉傅毅《舞赋》:“明诗表指,嘳息激昂。”《新唐书·李训传》:“仲言持诡辩,激卬可听,善鉤揣人主意。”清李渔《玉搔头·止兵》:“精忠既满腔,更有这力纵横助激昂。”曹禺《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 4.消沉 - 高昂

    【高昂】释义:

  • 高峻挺拔。

    唐李成《山水诀》:“路须曲折,山要高昂。”

  • 高高地扬起。如:高昂着头颅,走向刑场。

  • 指声音、情绪等向上高升。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三章:“同志们个个像小老虎似地,士气分外高昂。”

  • 昂贵。

    《南方周末》1992.9.18:“平时出外跑推销,骑自行车太累,乘‘的士’车费高昂。”


  • 【相关词】 《人类消失以后》 《罗曼蒂克消亡史》 一笔勾消 三消 不消 不消得 不消说 与时消息 东窗消息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举杯消愁愁更愁 九九消寒图 云散烟消 云消雨散 云消雾散 低消耗 何消 借酒消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 内消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