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邪恶之势上升。
清李渔《蜃中楼·训女》:“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害事不浅。”老舍《四世同堂》四四:“反之,就这么把女儿给了他,焉知他日后不更嚣张,更霸道了呢。”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敌人见他们没有子弹,气焰顿时嚣张起来。”
【放肆】释义:
放纵,不加约束。
《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新唐书·李绛传》:“治生於忧危,乱生於放肆。”金王若虚《文辨一》:“马子才于《长游》一篇,驰骋放肆,率皆长语耳。”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她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让压抑了将近三年的情感放肆地奔腾。”
弃市。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硕以瓦器奉职天臺,不思先公而务私家,背奥媚灶,苟諂大臣。昔孔子诛少正卯,以显刑戮,硕宜放肆,以惩姦伪。”
【猖狂】释义:
谓随心所欲,无所束缚。
《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成玄英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明唐寅《烟波钓叟歌》:“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蓑衣作衾枕;撑开老眼恣猖狂,仰视青天大如饼。”
指清虚以自守的境界。
唐沉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狂妄而放肆。
汉扬雄《赵充国颂》:“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猖狂,侵汉西疆。”唐刘禹锡《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宋苏轼《上富丞相书》:“軾也西南之匹夫……翰林欧阳公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輒进説於左右。”《红楼梦》第五回:“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形容思想、感情、文章气势激荡奔放。
晋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逯钦立注:“猖狂,情怀激动。”唐柳宗元《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雄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退之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韩柳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柳称韩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韩愈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形容气势猛烈。
唐元稹《有酒》诗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颶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臺……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鬚;緑髮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狂乱貌。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夫差传》:“吴王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於秦餘杭山,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腹馁口饥。”宋叶适《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
【猖獗】释义:
亦作“猖蹶”。任意横行。
汉贾谊《新书·俗激》:“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无制度……其餘猖蹶而趋之者,乃豕羊驱而往。”一本作“猖獗”。《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晖》:“﹝南阳王﹞绰所为猖蹷,灵暉唯默默忧顇,不能諫止。”《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郭沫若《芍药及其他·小麻猫》:“小麻猫失掉,隔不一星期光景,老鼠又猖獗了起来。”
犹凶猛。
宋沉辽《南岩导师赞》:“復有戾虎,咆哮猖獗。师不为骇,虎亦驯率。”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肉食》:“虎不食醉人,非不食也,因其醉势猖獗,目为劲敌而防之也。”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五猖庙﹞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
颠覆;失败。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晋书·殷浩传》:“进军河洛,修復园陵。不虞之变,中路猖蹶,遂令为山之功崩於垂成,忠款之志於是而废。”《南齐书·刘善明传》:“公神武世出,虽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貽猖蹷。”
【谦让】释义:
谦虚退让。
《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近年君謨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马南邨《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我们中国人历代相传,都以谦让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