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喧扰浮薄的尘世。
虚浮不实。
唐高彦休《高阙史·荥阳公清俭》:“是独怜子力用弊衣,必能知艰难於稼穡,奈何嚣浮有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儿耶?”《新唐书·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不可以都。”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京兆嗟愤而鄙其浅露……由是嚣浮之誉,徧於搢绅,竟不通显。”
【喧哗】释义:
亦作“喧譁”。声音大而杂乱。
《后汉书·陈蕃传》:“今京师嚣嚣,道路諠譁,言侯览……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宋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欢言正喧譁,别意忽於邑。”清鄂尔泰《赠方望溪》诗:“翛閒依然两学士,相视一笑无喧哗。”聂绀弩《阔人礼赞》:“极低声的微语,也能压倒一切的喧哗。”
见“喧哗”。
声大而嘈杂。
《吕氏春秋·乐成》:“诚能决善,众虽諠譁而弗为变。”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欲不布露言,外口实諠譁。”《镜花缘》第三一回:“市中摆列许多花灯,作买作卖,人声諠譁。”
【喧嚣】释义:
吵闹;喧哗。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时以宗庙去牲,则为不復血食,虽公卿异议,朝野喧嚣,竟不从。”明莫是龙《笔尘》:“人居城市,无论贵贱贫富,未免尘俗喧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尤大鼻》:“韶翘首向天,痴立瞠目,施闻人声喧嚣,似有人呼其名者。”杨沫《难忘的悠悠岁月》:“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繁华、喧嚣的上海突然变得肃穆庄严了。”
亦作“諠嚻”。声音大而嘈杂;吵闹。
《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近瞩袪幽藴,远视盪諠嚻。”张铣注:“諠,聒;嚻,气也。”一本作“諠嚣”。《隋书·宇文化及传》:“虔通伪曰:‘草坊被烧,外人救火,故諠嚣耳。’”清唐孙华《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溪之胜》诗:“名高物争逐,颇亦厌諠嚣。”
【好动】释义:
1. 坐不稳的;非常活跃的。如:他妻子轻浮好动。【沉静】释义:
(1)寂静:夜深了,四围~下来。(2)(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活泼】释义:
富有生气和活力。
曹禺《日出》第一幕:“﹝潘月亭﹞头发已经斑白,行动很迟缓,然而见着陈白露,他的年纪,举动,态度就突然变得又年轻,又活泼。”
灵活,不呆板;生动自然。
明吕坤《呻吟语·存心》:“心要从容自在,活泼於有无之间。”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河面有虫盈千累万,似蛇非蛇……有人捕养碗中,或截作两段,头尾仍游行活泼,经日不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先生出了题目,要作‘八股’,侄儿先就头大了;偶然学着对个策,做篇论,那还觉得活泼些。”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芒种》三期也读过了,我觉得这回比第二期活泼些。”
气氛活跃热烈。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全课堂的空气非常活泼紧张。”草明《乘风破浪》第三章:“会议变得活泼起来。”
使具有生气和活力;使灵活。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位置》:“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白日里倒是走走散散,找人説谈;否则閒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都可活泼天机。”李石曾《无政府说》五:“如何可以运动血脉,如何可以活泼机体。”
指手头宽裕。
李準《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因为有几家解放后是活泼点,可人家也不一定买地。”
【活跃】释义:
行动积极、踊跃。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五:“刘仁静在河南,彭家兄弟桂秋、桂森在江西,都极其活跃。”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游击队一活跃,反动军阀就开始在乡村里驻兵。”巴金《随想录·小人、大人、长官》:“讲话的还是在干校里常见的那些人,他们今天可能还活跃。”
气氛、情绪蓬勃而热烈;使气氛、情绪蓬勃而热烈。
秦牧《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我总禁不住询问他们当时对朱总司令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里,这时候,他们的情绪可活跃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四章:“﹝郭祥﹞尤其突出的是能够在伤病员中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起到了活跃情绪的作用。”
积极活动、运动。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八章:“私请滇军,表面上虽受一顿挫,然戴戡、周沆等仍暗中活跃,助长公口,其初不过为请兵烘染。”杨朔《迎春词》:“他在熟睡着,他的思想却万分清醒地活跃着。”
【浮躁】释义:
轻浮急躁。
《晋书·应詹传》:“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李文靖公沆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明史·李腾芳传》:“三十九年京察,復以浮躁謫江西都司理问。”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矢拉那家伙浮躁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