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萧疎”。稀疏;稀少。
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元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清黄遵宪《人境庐杂诗》之八:“杨梁诸子好,踪跡亦萧疏。”艾芜《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寂寞;凄凉。
唐杜牧《八六子》词:“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閒扃。”宋张孝祥《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宝玉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萧条;不景气。
宋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明吾丘瑞《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刘崧《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金华山人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清李渔《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苏曼殊﹞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清丽。
唐吴融《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宋司马光《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清方文《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空虚。
元汤式《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吴钩。”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疏落】释义:
稀疏零落。
叶圣陶《倪焕之》一:“浓云重迭,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疏落的洋槐,黯红的景山宫墙,都在夜色中显出一种静穆的美。”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章:“前面的枪声渐渐疏落下来。”
【稀少】释义:
很少;不多。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唐杜甫《寄韩谏议》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静的街市,清冷的路灯,稀少的行人。”
【荒凉】释义:
亦作“荒凉”。荒芜;人烟寥落。
南朝梁沉约《齐明帝哀策文》:“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之云暮。”宋文天祥《指南录·上岸难》:“城外荒凉,寂无人影。”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词:“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丁玲《奔》:“又一阵寒冽的晨风从荒凉的田地上打来。”
凄凉;凄清。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明无名氏《白兔记·投军》:“如今四方离乱,民遭涂炭,士民荒凉。”茅盾《一个女性》三:“她感得有一种异样的荒凉的悲哀兜上她心头。”
见“荒凉”。
【荒芜】释义:
谓田宅不治,草秽丛生。
《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韦昭注:“荒,虚也;芜,秽也。”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勤力稼穡,勿致荒芜。”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土地贫瘠,森林荒芜。”
荒疏;废弛。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唐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从吏已久,艺业荒芜。”明瞿佑《<归田诗话>序》:“予久羈山后,心倦神疲,旧学荒芜,不復经理。”陈毅《感事书怀》诗:“琴书久不理,笔砚亦荒芜。”
形容学识浅陋拙劣。
唐白居易《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值一束蒭。”宋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教坊致语》:“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萧条】释义:
寂寞冷落;凋零。
《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宋王安石《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叶圣陶《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三国魏曹植《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楚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赵太学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曹禺《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疏散;稀疏。
汉扬雄《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五代张泌《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宋陆游《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元虞集《画鹤》诗:“薛公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郁达夫《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
匮乏。
元无名氏《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
犹逍遥。闲逸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孙兴公:‘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槟榔》:“﹝俞益期与韩康伯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
消瘦貌。
明唐寅《题画白乐天》诗:“苏州刺史白尚书,病骨萧条酒盏疏。”
简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薛逢)行李萧条。”清周亮工《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丁玲《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稀少】释义:
很少;不多。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唐杜甫《寄韩谏议》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静的街市,清冷的路灯,稀少的行人。”
【稀疏】释义:
亦作“稀疎”。不稠密。
《后汉书·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五代齐己《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郭沫若《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犹言冷落,疏远。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繁密】释义:
多而密。
《后汉书·循吏传序》:“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於是詔天下举秀才孝廉,而考试章条,渐加繁密,至于升进德行,未之能也。”清杭世骏《质疑·诸史》:“书契之兴,代更繁密,太昊始制六书,仓頡更从而加密耳。”杨朔《风暴中》:“远处枪声响了,开头很稀落,后来渐渐地繁密,终于掷弹筒的巨响爆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