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险阻
【全拼】 xiǎnzǔ
【释义】
  • 险要阻塞之地。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唐韩愈《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清恽敬《浙江分巡李公墓表》:“歷险阻,忍饥渴,以致得疾。”陈毅《昆仑山颂》:“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綫平。”

  • 险要。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以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

  • 喻艰难困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 【例句】 1、勇敢无险阻
    2、 他们丝毫没有被穿越阿登山脉要遇到的天然险阻所吓倒。
    3、 历尽险阻
    4、 险阻难艰
    【近义词】 1. 险阻 - 崎岖

    【崎岖】释义:

  • 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唐元结《宿无为观》诗:“九疑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峻青《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 困厄,历经险阻。

    《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唐白居易《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 跋涉,奔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宋王安石《诸葛武侯》诗:“崎嶇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蓝桥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清陈维崧《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明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 犹辗转。

    《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 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南朝梁沉约《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 形容人意向诡秘。

    唐杜甫《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杨伦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 2. 险阻 - 险峻

    【险峻】释义:

  • 谓山势高而险。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磐石险峻,倾崎崕隤。”唐寒山《诗》之二一四:“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瓏。”徐迟《三峡记》:“崖岸笔立、险峻。”

  • 【反义词】 1.险阻 - 平坦

    【平坦】释义:

  • 没有高低凹凸。亦用于比喻,犹言没有曲折,很顺当。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罽宾国王治修苏城,去长安万二千里。土地平坦,温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山甚高峻,上平坦。”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然非大潦之岁,则江波平坦,舟行无泝流之苦,惟逆瀨而前,则稍费力耳。”浩然《艳阳天》第一○八章:“这个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用意是在说服朋友,实际上,是在总结着他一生中经历过的一段光明而又不平坦的历史。”

  • 公平;直率。

    《北史·房彦谦传》:“况復爱憎肆意,致乖平坦。”师陀《寒食节》:“他知道大宅就这一个好人,心底平坦,不卑琐,所以为事情特地找上来的。”


  • 【相关词】 “铤而走险, 《丁丁历险记》 《危险之至》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里约大冒险》 丁丁历险记 万险千艰 不畏艰险 不避艰险 丑险 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 乘险抵巇 乘高居险 交强险 人寿保险 人身保险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