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露;呈现。
《坛经·机缘品》:“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萧军《八月的乡村》十四:“李三弟多发的前额,固执而单纯的在篝火辉映里,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出现】释义:
显露出来;呈现。
唐慧能《坛经·付嘱品》:“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当时只道是天上神仙霎时出现,因为贪看他颜色,险些儿获其大祸,丧了性命。”巴金《灭亡》第二章:“因为他睡不着,一闭上眼睛,白天的惨象便出现在他底眼前。”
产生出来。
吴晗《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赵树理先生《李有才板话》的出现,是结束通俗化,开始了大众化。”
【呈现】释义:
显露;出现。
茅盾《色盲》:“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动影片便呈现在眼前。”徐迟《牡丹》:“一切她所失去了的东西回来了,统统呈现在她的面前。”
【展示】释义:
展现,显示。
巴金《海的梦》:“花园里展示着更丰富的生命,而我的房里却只有孤寂。”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展示在她面前的人生,是那么阴惨灰暗。”
【显示】释义:
明显地告知;明显地表示。
汉刘向《列女传·梁寡高行》:“不受梁聘,劓鼻刑身,君子高之,显示后人。”《汉书·匡衡传》:“以此显示众庶,名流於世。”宋叶适《上殿札子》:“若流涕行诛,显示决絶,而国信所藏,典故具在,亦恐天下之大义,未足以易有司之常守。”
显现。
柔石《死猫》:“一息,他又轻叫:‘神爷,显示罢--。’”
【潜藏】释义:
亦作“濳藏”。
1.隐藏。《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他无路去潜藏,望着那山谷深林撞。”冰心《到青龙桥去》:“‘军人’也许潜藏在我的天性中罢,我在人群中常常不自觉的注意军人。”
犹隐居。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萌素明阴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於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
犹蕴藏。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里是今天的东方》:“谁能告诉我,我们的人民究竟是潜藏着多么大、多么深厚的精力呢?”林建征《莺歌海》:“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发现它潜藏着惊人的力量。”
【隐没】释义:
消失;散失。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自夏殷以前,其文隐没,靡得而详焉。”唐刘知几《史通·六家》:“斯则<春秋>之目,事匪一家。至於隐没无闻者,不可胜载。”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且文章流别,今世或緐于古,亦有古所恒覩,今隐没其名者。”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
吞没,贪污。
唐李绰《尚书故实》:“人以白公所添铸,比旧耳少银数十两,遂诣白公索餘银。恐涉隐没故也。”《旧唐书·宇文融传》:“司农少卿蒋岑举奏融在汴州迴造船脚,隐没鉅万。”《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尚书左丞韦悰句司农木橦价贵於民间,奏其隐没。上召大理卿孙伏伽书司农罪。”
【隐蔽】释义:
遮掩;隐藏。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託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高诱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説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宋何薳《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徐干《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姦人愈自衒沽,虚而类实。”
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姦朋党,相为隐蔽。”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赵之於燕齐,隐蔽也。”高诱注:“隐蔽,蕃蔽。”
隐晦。
吴晗《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指隐私。
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
【隐藏】释义:
躲避;躲藏。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巖穴处而隐藏。”王逸注:“士曰隐,宝曰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邪臣在位,贤哲隐藏。”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获……隐藏之者,法有常刑。”
掩盖,掩饰。
汉王充《论衡·知实》:“虞舜大圣,隐藏骨肉之过。”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姐姐,这件事敢隐藏不住。”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人》:“我问起敌情,他像竭力向我隐藏着什么。”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往往看不见这种群众的‘革命性’,看不见他们的笨拙的守旧的口号背后隐藏着革命的价值。”
隐晦,不直露。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先生的序,我看是好的,我改了一个错字,但结末处似乎太激烈些,最好是改得隐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