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一一列举。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僕未可终也。”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缘絶簿书之弊,固其害之少者,不足悉数也。”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凡此等等,悉数难终。”
全部。
宋苏洵《管仲论》:“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周立波《张满贞》:“张满贞把玻璃片子悉数扫进撮箕里,亲自端到屋后山肚里去了。”
【一共】释义:
犹一同。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文章未坠,必有英絶领袖之者,非弟而谁?每欲论之,无可与语。思吾子建,一共商榷。”唐齐己《寄岘山愿公》诗:“心期重西去,一共弔遗尘。”宋黄庭坚《赠嗣直弟颂》诗:“江南十兄弟,长被时一共。”
合在一起,总共。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照华严字母十二位,别立闰位,一共十三摄。”赵树理《传家宝》:“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
一次供给。共,同“供”。
《左传·昭公十六年》:“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
【全数】释义:
旧称“十”是“全数”。
明李贽《卓吾论略》:“居士(李卓吾)生大明嘉靖丁亥之岁,时维阳月,得全数焉。”此指十月。
指全部(可以计数的人或物)。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
【全部】释义:
整个部类。
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家学门当属箸録祖父及同族之书,于全部独闕此类知之。”
完全。
吴晗《灯下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历史家没有权这样说:历史戏必须全部按照历史事实写。”碧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四章:“连前次的一发,一共五发子弹,就全部消灭了敌人的督战队。”
【总共】释义:
一共,合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鼎臣来了,把帐目、银钱都交代出来,总共有八千两银子,还有十条十两重的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