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息壤
【全拼】 xī rǎnɡ
【释义】
  • 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息壤辩》:“《山海经》所云‘鯀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

  • 泛指泥土。

    唐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来。”

  • 栖止之地。

    清龚自珍《桐君仙人招隐歌》:“两家息壤殊不远,江东浙东一棹堪洄沿。”林之夏《干宝到杭翌日适余生日同泛西湖》诗:“戎马频年期息壤,风尘随地有迷津。”章士钊《<苏报>案始末记叙》:“湖南衡山人陈范梦坡,以江西退职州官求息壤于上海,因买收此报,继续营业。”

  • 【例句】 1、黄龙鲧窃得无上的圣物,用以堵水。堵而不止,治水失败,鲧被天诛于羽山。鲧死3年而尸不腐。他的尸身剖开之后,跳出了他活蹦乱跳的儿子禹。
    【相关词】 “信息素” 一息 一息奄奄 一息尚存 不息 不遑宁息 与时消息 与民休息 东窗消息 中息 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系统 举息 久息 义息 九息 买牛息戈 人亡政息 仆旗息鼓 付息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