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息耗
【全拼】 xī hào
【释义】
  • 亦作“息秏”。犹消长。指事物的盛衰、盈亏、吉凶等。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天官书》:“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 犹损耗。

    《魏书·食货志》:“运漕之利,今古攸同,舟车息耗,实相殊絶。”

  • 休养生息。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

  • 消息,信息。

    《魏书·王肃传》:“肃还京师,世宗临东堂引见劳之。又问:‘江左有何息耗?’”宋欧阳修《与大寺丞书》:“近郭天锡来后,便遣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离潁。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秏,不免忧疑。”清方苞《送王篛林南归序》:“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

  • 【例句】
    【相关词】 “信息素” 一息 一息奄奄 一息尚存 不息 不遑宁息 与时消息 与民休息 东窗消息 中息 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系统 举息 久息 义息 九息 买牛息戈 人亡政息 仆旗息鼓 付息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