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稀疏
【全拼】 xīshū
【释义】
  • 亦作“稀疎”。不稠密。

    《后汉书·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五代齐己《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郭沫若《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 犹言冷落,疏远。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 【例句】 1、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
    2、 他的头发几乎全掉光了,只剩不稀疏的几撮。
    3、 稀疏的等厚线代表海侵区。
    4、 低沉,铁灰色的天空夹杂着稀疏的雾气,呈现出朦朦胧胧的亮光。
    【近义词】 1. 稀疏 - 寥落

    【寥落】释义:

  • 稀疏;稀少。

    《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唐谷神子《博异志·崔无隐》:“渐暮,遇寥落三两家,乃欲寄宿耳。”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今人既寿矣,既富矣,而不康寧,以后子孙寥落,讼狱频仍,或水火为灾,或盗贼时发,则亦何取乎寿富哉!”

  • 衰落;衰败。

    晋陶潜《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南阳、洛阳、晋阳、凤阳,今日寥落之区,昔日云龙风虎之地,地气随人气而迁也。”

  • 冷落;冷清。

    唐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宋司马光《和道矩红梨花》之一:“繁枝细叶互低昂,香敌酴醿艷海棠。应为穷边太寥落,併将春色付穠芳。”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此为孙布政家废园,人跡罕到,虽有人家,亦甚隔絶寥落。”曹禺《北京人》第二幕:“间或也有女人或者小孩的声音,这是在远远寥落的长街上凄凉地喊着的漫长的叫卖声。”

  • 谓孤单;寂寞。

    唐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寮》:“去国诚寥落,经途弊险巇。”元乔吉《水仙子·雨窗即事》曲:“客怀寥落雨声中,春事商量花信风。”清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吾友舟次汪子负磊落才,今秋不得於有司,别予归维扬,念予寥落,忽復渡江相慰。”

  • 2. 稀疏 - 疏落

    【疏落】释义:

  • 稀疏零落。

    叶圣陶《倪焕之》一:“浓云重迭,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疏落的洋槐,黯红的景山宫墙,都在夜色中显出一种静穆的美。”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章:“前面的枪声渐渐疏落下来。”

  • 3. 稀疏 - 稀少

    【稀少】释义:

  • 很少;不多。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唐杜甫《寄韩谏议》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静的街市,清冷的路灯,稀少的行人。”

  • 4. 稀疏 - 零落

    【零落】释义:

  • 凋谢。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零、落,皆堕也。草曰零,木曰落。”元曾瑞《愿成双·赠老妓》套曲:“忽惊风雨夜来时,零落了千红万紫。”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于敏《西湖即景》:“杜鹃早已零落,芍药正在竞芳。”

  • 喻死亡。

    《管子·轻重己》:“宜穫而不穫,风雨将作,五穀以削,士兵零落。不穫之害也。”马非百新诠:“零落,殞也。言风雨大起,五穀因而削减。士,战士。民,普通人民。谓战士与人民皆将飢饿以死也。”《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张铣注:“零落,死也。”唐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诗:“乡亲悉零落,塚墓亦摧残。”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九:“唉,可怜的老人,在那大地主的魔杖下永远地零落了。”

  • 衰颓败落。

    唐杜甫《有叹》诗:“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功名未遂,家事日渐零落。”杨朔《樱花雨》:“君子的凄苦神情,也许是惋惜自己零落的青春,也许是不能忘记自己痛苦的身世吧?”

  • 飘零,流落。

    南朝梁王僧孺《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元萨都剌《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江南酒家客。”苏曼殊《焚剑记》:“及状元死,彩云亦零落人间。”

  • 散乱,散失。

    《南史·沉炯传》:“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盌,遂出人间。”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涧水剪茶烧竹枝,袈裟零落任风吹。”《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三更里回房卸残粧,釵环零落为才郎,痛恓惶。”

  • 掉落。

    唐孟郊《征妇怨》诗:“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 借指掉下的眼泪。

    唐刘商《绿珠怨》诗:“从来上臺榭,不敢倚栏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 稀疏,稀稀落落。

    唐方干《秋夜》诗:“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沙汀《意外》:“四周的话语声已逐渐零落了。”

  • 零头,剩馀的。

    唐王建《当窗织》诗:“输官上头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 10.残缺不全,零碎。

    宋曾公亮《进唐书表》:“文采不明,事实零落。”鲁迅《致孙伏园书》:“寄给我的报,收到了五六张,零落不全。”

  • 【反义词】 1.稀疏 - 密集

    【密集】释义:

  • 指人或物会聚一起。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或曲宴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跟他的英雄战士,杀开了一条血路,从浓烈的烟火中突出去了。密集的子弹从他前后左右掠过。”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诗:“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 2.稀疏 - 浓密

    【浓密】释义:

  • 茂密;稠密。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我们拐进一簇比较浓密的树丛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余永泽望着道静悒悒的愁闷的眼睛,望着秋风中她那微微拂动着的浓密的短发,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阵心跳。”


  • 3.稀疏 - 稠密

    【稠密】释义:

  • 多而密。

    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欒可爱。”明沉璟《义侠记·奇功》:“山林稠密,伏精兵料想高唐去。”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忘了这儿是枪弹稠密的阵地。”


  • 4.稀疏 - 繁密

    【繁密】释义:

  • 多而密。

    《后汉书·循吏传序》:“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於是詔天下举秀才孝廉,而考试章条,渐加繁密,至于升进德行,未之能也。”清杭世骏《质疑·诸史》:“书契之兴,代更繁密,太昊始制六书,仓頡更从而加密耳。”杨朔《风暴中》:“远处枪声响了,开头很稀落,后来渐渐地繁密,终于掷弹筒的巨响爆炸起来。”


  • 5.稀疏 - 茂密

    【茂密】释义:

  • 植物生长得茂盛繁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小竹细笋,被于山渚,蒙蘢茂密,奇为翳薈也。”《南史·徐勉传》:“桃李茂密,桐竹成阴。”宋司马光《竹轩》诗:“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

  • 指辞章美茂而文意完密。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读其文集,茂密清雋,不背义法。”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介甫词完气健,饶有远势。子固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 6.稀疏 - 茂盛

    【茂盛】释义:

  • 茂密旺盛。亦用以形容事业兴旺或德行卓著。

    《诗·周南·葛覃》“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汉书·韦贤传》:“成王成二圣之业,制礼作乐,功德茂盛。”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孝文帝、孝武帝、孝宣帝皆功德茂盛,为宗不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园林茂盛,莫之与争。”巴金《团圆》:“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


  • 【相关词】  物以稀为贵 久稀 人烟稀少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迹稀少 依稀 依稀可辨 双稀 古稀 古稀之年 可以窜稀 合稀泥 和稀泥 地广人稀 地广民稀 地旷人稀 大音稀声 嫁稀随稀,嫁叟随叟 年近古稀 年逾古稀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