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午时
【全拼】 wǔshí
【释义】
  •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到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

  • 半夜。

    宋王禹偁《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 【例句】 1、午时一个人到邻近小西菜馆里去饭,怕跟人谈话。
    2、 午时时分
    3、 到午时,各处船上都已经有人在烧饭了。
    4、 你们要准备攻击她。起来吧,我们可以趁午时上去。哀哉。日已渐斜,晚影拖长了。
    【近义词】 1. 午时 - 中午

    【中午】释义:

  •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 2. 午时 - 正午

    【正午】释义:

  • 指中午十二点钟左右。

    唐李廓《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人又言二月朔日正午有日华,而人愈不得见。”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 【反义词】 1.午时 - 子时

    【子时】释义:

  • 旧时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 【相关词】 ...下午   端午 《端午考》 《草地上的午餐》 《青蛙小弟睡午觉》 上午 上午, 下午 下午: 下午茶 中午 中日甲午战争 乍午 交午 交午柱 亭午 亭午夜分 倦午 停午 傍午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