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五阳
【全拼】 wǔ yánɡ
【释义】
  • 谓《易》夬卦中的五个阳爻。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方今天下,当五阳之会,处极辨之朝;一阴潜萌,其兆已见。”

  • 指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五地;又指山阳、广阳、汉阳、南阳、丹阳五郡。

    《后汉书·方术传下·赵彦》:“以贼屯在莒,莒有五阳之地,宜发五阳郡兵,从孤击虚以讨之。”李贤注:“谓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并近莒。郡名有‘阳’,谓山阳、广阳、汉阳、南阳、丹阳郡之类也。”

  • 【例句】 1、敛子,桃一种(桃属)属装饰性常青乔木,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其果实松脆,可食,呈黄色或桔红色,纵向上隆起,截面呈星状
    2、 〔11〕一九二八年初,朱德、毅率部在湘南开展革命游击战争,原来农民运动有基础的宜章、县、、兴、兴县,这时都组织了农军。
    【相关词】 ‘黑五类 “五伦” “五岳”( “五树六花” “五禽戏”。 “五胡乱华 “四分五裂” “庚子被祸五大臣”   《陋居五咏·月台》  五步蛇  山本五十六 《七侠五义》 《三五历记》 《三侠五义》 《五环之歌》 《五经》 《八月十五夜玩月》 《十五贯》 《夜别张五》 《实用汉语口语五百句》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