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力的人。
《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陶成章《浙案纪略·王金宝传》:“金寳虽一卤莽武夫,然品貌清俊,状若贵公子。”
指军人。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属,咸介胄武夫。”《全唐诗》卷三三五载裴度逸句:“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唐玄宗﹞想在对外战争上大立声威,自然要重用聚敛之臣和野心的武夫。”
古代神话中的山名。
《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外﹞有九邱,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武夫之邱。”郭璞注:“此山出美石。”
即碔砆。似玉的美石。
《战国策·魏策一》:“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汉书·董仲舒传》:“五伯比於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应劭注:“武夫,石而似玉者也。”宋苏轼《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世俗轻瑚璉,巾箱袭武夫。”
【书生】释义:
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
《东观汉记·赵孝传》:“﹝孝﹞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於亭门塾。”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宋何薳《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属对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茅盾《脱险杂记》十二:“人家说他战前还在广州教书,现在他虽然是游击队的司令官了,但一举一动,依然是书生风度。”
抄写的人。
唐唐临《冥报记》卷上:“大起房廊为写经之室,庄严清浄,供给丰厚,书生常数十人。”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煬帝会虞世南等四十人选文章……又择能书二千人为御书生,分番钞书。”
【武士】释义:
有勇力的人。
《墨子·备梯》:“攻备已具,武士又多,争上吾城,为之奈何。”《庄子·人间世》:“上徵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於其间。”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俺汉王自亭长出身,起兵丰沛,只重武士,不贵文臣。”蒋光慈《劳动的武士》诗:“我敬爱的劳动的武士啊!你是英雄的,而且是忠诚的。”
指宫廷卫士。
汉贾谊《新书·匈奴》:“力士、武士固近侍傍。”
即武卒。
《史记·苏秦列传》:“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参见“武卒”。
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鲁迅《准风月谈·黄祸》:“他(德皇威廉)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