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罪。
《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朱熹集注:“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而同为臣僕。”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春秋》皆承告而书,曾无变革,是则无辜者反加以罪,有罪者得隐其辜,求诸劝戒,其义安在?”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争柰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自卫团团部已经扣押了几个‘可疑的’,无辜的乡民。”
无罪的人。
《书·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史记·礼书》:“紂剖比干,囚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唐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大山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
俗谓小儿羸病。
宋苏轼《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於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明胡侍《真珠船·摹姑》:“《韵会》云:‘摹姑,小儿羸病。’今云无辜,声之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