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诬衊”。捏造事实,构人以罪。
【毁谤】释义:
以言语相攻击或嘲讽丑化。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胜坐毁谤詔书,毁先帝,不道。”汉王充《论衡·累害》:“身完全者谓之洁,被毁谤者谓之辱。”《通典·选举四》:“凡毁谤之生,非徒空説,必因人之微过而甚之者也。”《水浒传》第四七回:“李应勒马,在庄前大叫:‘祝家三子,怎敢毁谤老爷!’”凡人《开通学术议》:“汉宋不同派,程、朱、陆、王不同派,互相毁谤,不可底止,至於今日。”柔石《二月》二四:“我常以人们底无理的毁谤与妒忌为荣。”
【污蔑】释义:
亦作“汚蔑”。见“汙衊”。
1.以不实之词诋毁他人。2.污秽,肮脏。
【诽谤】释义:
以不实之辞毁人。
《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巴金《“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
怨望。
《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高诱注:“怨望多也。”《韩诗外传》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痺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明归有光《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閭巷诽谤之言,或不能无。”
进谏。
《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諫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諫之士。”《周书·柳虯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讜之言。”宋宋祁《绝禁忌篇》:“秦暴汉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诽谤之木”。
【吹捧】释义:
吹嘘捧场。
巴金《“长官意志”》:“他们随便胡说什么,都有人吹捧。”《十月》1981年第5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互相吹捧,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