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问鼎
【全拼】 wèndǐng
【释义】
  •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禹铸九鼎,三代视之为国宝。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问鼎”。《晋书·王敦传》:“﹝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明屠隆《綵毫记·渔阳鼙鼓》:“国号大燕,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

  • 泛指觊觎侵占别国。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非报德也,非助英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 触犯;过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孙生》:“﹝辛氏﹞牀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孙屡被刺剟,因就别榻眠。月餘,不敢问鼎。”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

  • 【例句】 1、在足球比赛中,科威特队如果要想问鼎冠军,就必须在今天与“黑马”巴勒斯坦队的比赛中获胜。
    2、 让你问鼎巅峰的动力; 助你马到成功的力量 (苹果公司的口号)
    3、 世界杯赛是一种大型系列比赛,许多国家都派出球队参加角逐,看哪个球队能问鼎
    4、 "这一冒险在这位大牌明星获金球奖提名时得到了回报,而且据说还有望问鼎奥斯卡金像。
    【近义词】 1. 问鼎 - 染指

    【染指】释义: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黿於郑灵公。

    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本谓用手指蘸鼎中黿羹,后用为典故。泛指品尝某种食品。唐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诗:“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清金人瑞《道树遣人送酱醋各一器》诗:“馋子背人先染指,老妻报我只攒眉。”

  • 比喻分取利益。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明陶宗仪《辍耕录·论秦蜀》:“夫鼎足之説,始於蒯通。然通之説,韩信以此,犹有汉之一足。当三国时而为是説,则献帝无復染指之望矣。”清无名氏《亡国恨·协约》:“这三韩一块土,俄人久欲染指。”孙中山《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广西一切幸福权利,祇陆荣廷一人享之,一家享之,一派享之,广西同胞不能丝毫染指。”

  • 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

    宋苏轼《次韵水宫》:“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黿。”明薛冈《天爵堂笔馀》:“七言律法度贵严,纪律贵整,音调贵响,不易染指。”清钱谦益《<梅村先生诗集>序》:“余老归空门,不復染指声律。”朱自清《<背影>序》:“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 【相关词】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红装。 “慰问” “求田问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叫人肝肠寸断 《列子·汤问》 《天问》 《无问西东》 《最后的问题》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问刘十九》 《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问 一问一个肯 一问一临 一问三不知 一问摇头三不知 七桥问题 三体问题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