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而有力。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马取稳健,不择毛色。”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三章:“他说着,迈着稳健有力的脚步,朝前走去。”
稳重,不轻浮冒失。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对中国社会党演说词》:“厥后学説精进,方法稳健,咸知根本之解决,当在经济问题。”邹韬奋《抗战以来》六一:“我的妻有着稳健的性格,不赞成我在开会前出走,也极力劝我不要过于气愤,我也接受了她的好意。”老舍《我怎样写<二马>》:“人的思想不必一定随着年纪而往稳健里走,可是文字的风格差不多是‘晚节渐于诗律细’的。”
【稳妥】释义:
扎实。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弟自入德山后,学问乃稳妥,不復往来胸臆间也。”
稳当,妥当。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放债到底是个不稳妥的事,像这样掛起来,几时纔得回去?”清李渔《慎鸾交·心归》:“[小生背问丑介]託你叮嚀的话,怎么样了?[丑]説之再三,纔得稳妥。”
工稳妥贴。
清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然五律中如《咏月》、《咏雪》诸诗,极体物之工,措词之雅;七律更无一不完善稳妥,与古诗之奇崛判若两手。”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胡稚威云:‘诗有来得、去得、存得之分……去得者,平正稳妥也。’”鲁迅《书信集·致李烟桥》:“这一幅图很稳妥,浪费的刀也几乎没有。”
【稳当】释义:
稳妥恰当。
唐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此説甚为稳当,切更思之。”宋朱熹《答范伯崇书·子贡问士》:“子贡所以请问其次者,盖谓自省见得有未稳当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六:“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
安稳;稳定。
《西游记》第四二回:“他的身躯小巧,比你还坐得稳当。”瞿秋白《赤都心史》六:“华工会中,有人告诉我,莫斯科暗中正在戒严状态之中;共产党中有反对改变政策的,居民庸众同时却秘密的阴谋,所以形势不大稳当。”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北原、汤河、黄堡镇、下堡村,房屋和树木,统统地在颤动,他脚底下的土地,也很不稳当地晃荡着。”
【稳重】释义:
沉静庄重;沉着而有分寸。
宋韩琦《柳絮》诗:“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况且鶯儿也稳重。”杨朔《<雪花飘飘>后语》:“那青年坐在炕边上,笑着点点头,显得又稳重,又自信。”
犹当心。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小姐稳重,有老相公同老夫人在於门首,你接待他去咱。”
【急进】释义:
急速前进。
《后汉书·段熲传》:“熲急进,与晏等共追之於令鲜水上。”唐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老生不知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於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
急求晋升。
《后汉书·班彪传论》:“﹝班彪﹞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犹激进。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在上海的喜欢木刻的青年中,确也是急进的居多。”蒋光慈《鸭绿江上·弟兄夜话》:“江霞本来的性格就是很急进的,当然不能立于例外了。”
【过激】释义:
过于激烈。
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余以谓买书而为终身之恨,近于过激。”明唐顺之《<剑泉奏议集>序》:“公慨然上疏攻之,其言明白切痛,多人之所难言,已而相继攻之者益众,然或过激,不足取信。”鲁迅《而已集·谈“激烈”》:“这里以为平常的,那边就算过激。”
过分剧烈。
郭沫若《落叶·第七信》:“我自己也是平安的,就是十分过激的劳动也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