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吻合
【全拼】 wěnhé
【释义】
  • 合拢。

    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刘禹锡》:“雷既收毕,其物亦失。而东壁之裂,亦已自吻合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骨节转动之处……必加此(杉篱器)以环抱之,则骨缝吻合坚牢矣。”叶圣陶《倪焕之》十七:“焕之一双眼睛溜过去,玩味她……上下唇娇柔地吻合着。”

  • 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唐于頔《郡斋卧疾赠昼上人》诗:“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禪伯。”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六:“梁鼎芬因拟创一国粹会,盖示己之宗旨与南皮相吻合云。”秦牧《艺海拾贝·南国盆景》:“把谈园林艺术的那些文章所讲的道理来印证一座座小小的盆景,也常常是十分吻合的。”

  • 【例句】 1、他的建议和我们的计划正好吻合
    2、 影片的音带必须与动作一致 [吻合] 。
    3、 他对事故的陈述和她的相吻合
    4、 这个跟计划相当吻合
    【近义词】 1. 吻合 - 切合

    【切合】释义:

  • 密切相合;十分符合。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李映碧﹞坚不出山,一时名辈多以诗文投赠,有七律一章,最切合,能写出侍御身份。”马南邨《燕山夜话·姜够本》:“王祯的《农桑通诀》有许多记载更切合于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

  • 2. 吻合 - 相同

    【相同】释义:

  • 彼此无差异。

    唐刘知几《史通·列传》:“又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时而异耳。”明李贽《答邓石阳书》:“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絶与百姓不相同者也。”清孙枝蔚《题吴宾贤处士陋轩》诗:“莫言英俊少,楚屈宅相同。”如:大致相同;前后相同。

  • 3. 吻合 - 相符

    【相符】释义:

  • 相合;彼此一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是以经云:漾水出氐道县,东至沮县为汉水,东南至广魏白水,诊其沿注,似与三説相符。”宋何薳《春渚纪闻·丑年世科第》:“元丰乙丑,嘉甫登乙科;大观己丑,嘉甫之兄大成中甲科;重和辛丑,嘉甫之弟大受復中乙科。此亦人事地理相符之异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宋兴亡》:“周有太后在上,禪位于宋,宋亦有太后在上,归附于元,何其事事相符,岂非报应之説耶?”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集部传讹》:“而所引马头娘一段,弁以《搜神记》。及攷晋干寳《搜神记》内载,迥不相符。”

  • 4. 吻合 - 符合

    【符合】释义:

  • 谓符信之两半契合。

    《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宋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自监门卫大将军以下,俱诣閤覆奏,御注听,即请合符门钥。监门官司先严门仗,所开之门,内外并立队燃炬火,对勘符合,然后开之。”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滇南玀玀俗无文书,官徵其赋,先与官刻木为符,以一画当一,数百十两钱分,以长短为差,画讫,中分之,官执其半,届期持而徵之,符合,不少迟欠也。”

  • 谓与符命、符兆相合。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时议郎耿育上疏言……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於皇天也。”《魏书·天象志序》:“今以在天诸异咸入《天象》,其应徵符合,随而条载,无所显验则闕之云。”

  • 相符;相合。

    宋司马光《看阅吕公著所陈利害札子》:“今公著所陈,与臣所欲言者正相符合,盖由天下之人皆欲如此。”《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承信见二镜符合,不觉悲泣失声。”巴金《探索集·大镜子》:“看看自己,想想自己,我的感觉,我的感情,都跟我的相貌相称,也可以说是符合。”

  • 【反义词】 1.吻合 - 不符

    【不符】释义:

    不相合:名实~|帐目~。

    2.吻合 - 出入

    【出入】释义:

  • 出进。

    《诗·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唐杜甫《石壕吏》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幸喜得他家庄上有个大马圈,另开车门,出入方便。”鲁迅《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

  • 往来。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杜预注:“出入,犹往来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鹊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 支出与收入。

    《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汉书·王陵传》:“天下钱穀一岁出入几何?”宋苏轼《策别九》:“其财赋之出入,簿书之交错,纵横变化,足以为姦,而不可推究。”清李渔《奈何天·虑婚》:“你是我得力的管家,一应钱财出入,都是你经手。”

  • 劳逸;作息。

    《左传·昭公元年》:“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孔颖达疏:“出入,即逸劳也。”《后汉书·张霸传》:“﹝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 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韩非子·十过》:“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汉王充《论衡·气寿》:“武王崩,周公居摄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岁矣。”

  • 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宋苏辙《历代论四·梁武帝》:“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进学解》即《答客难》也,《送穷文》即《逐贫赋》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宋郑如几尝作《魏春秋》,其説与俞相出入。”

  • 谓弯曲,不平直。

    《韩非子·扬权》:“道不同於万物,德不同於阴阳,衡不同於轻重,绳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湿,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

  • 犹言上报下达。

    《史记·五帝本纪》:“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张守节正义引孔安国曰:“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

  • 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荣。”

  •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宋陈善《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荆公晚年删定字説,出入百家,语简而意深。”宋周庭筠《<东园丛说>跋》:“平时上下论议,出入经传。”

  •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宋陈善《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荆公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司马光也;终始以为可者,曾布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 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郑玄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孔颖达疏:“女子子在室为入,适人为出。”

  • 13.特指呼吸。

    《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王冰注:“出入,谓喘息也。”


  • 3.吻合 - 抵触

    【抵触】释义:

  • 以角相撞。

    《周礼·地官·封人》“设其楅衡”郑玄注引汉杜子春曰:“楅衡所以持牛,令其不得抵触。”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烧尾宴》:“新羊入羣,诸羊抵触,不相亲附。”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七:“闲憇大树阴,卧看牛抵触。”

  • 触犯。

    汉王充《论衡·辩祟》:“或有所犯,抵触县官,罗丽刑法。”唐唐彦谦《严子陵》诗:“严陵情性是真狂,抵触三公傲帝王。”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端的个无礼法,只管里抵触咱,梅香你记着我这一顿打。”

  • 有矛盾;反对。

    闻一多《什么是儒家》:“显然的,是非问题是和儒家的社会地位根本相抵触的。”《彭德怀自述·庐山会议前后》:“再衡量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动机,怎么也想不通,当时抵触情绪很大。”

  • 牴觸:1.谓牛羊用角相撞击。

    《法苑珠林》卷六六:“於道中见二特牛,方相牴触。”郭沫若《沸羹集·羊》:“你用角来牴触我一下,我用角来牴触你一下。”

  • 矛盾;冲突。

    《清史稿·食货志一》:“因各国国籍法有地脉系、血脉系,即属地、属人两义,两义相持,必生牴触,於是採折衷制。”李大钊《平民主义》二:“因为他们的国体还是君主,所以译为‘民本’,以避‘民主’这个名词,免得与他们的国体相牴触。”沙汀《淘金记》九:“因此,他就常常同母亲牴触,说些忤逆的话。”

  • 觝觸:1.触碰;用角顶撞。

    《淮南子·说山训》:“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唐杜甫《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宋苏轼《书孟德传后》:“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清谭嗣同《熙亭府君家传》:“其弱子学聚,被邻舍牛觝触,腹洞肠流,宛转遽毙。”

  • 冲撞;冲突。

    《急就篇》卷四:“谗諛争语相觝触。”颜师古注:“有争语者,常相觝距而击触也。”


  • 【相关词】 “鸱吻   螭吻  接吻  接吻鱼  螭吻 《吻》 一吻天荒 中华匙吻鲟 习舌调吻 交吻 亲吻 公主的吻 兽吻 凤吻 初吻 利吻 利唇吻 口吻 口吻生花 吻你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