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名字或名声。
《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孔颖达疏:“闻他人称名与父名同。”唐柳宗元《曹溪大鉴禅师碑》:“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闻名不曾见面,壮士为甚么不下山应武举去?”《新民晚报》1983.6.29:“难道是久仰山斗,见面不如闻名吗?”
有名。
《北史·魏南安王桢传》:“孝文以楨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碧野《芦沟桥情思》:“来到这闻名于世的芦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名声;名望。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唐沉亚之《冯燕传》:“冯燕者,魏豪人,祖父无闻名。”
【出名】释义:
有名声;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行首打暖,一个唤做陈师,一个唤做赵香,一个唤做徐冬。”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审虚实》:“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张长《泼水节·象脚鼓歌》:“听啊,八十岁的老爷爷,出名的老歌手,放开喉咙唱起来了。”
犹具名。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闻俊卿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清蒋良骐《东华录》卷十五:“此外顺城门斜街并各处房屋,总令心腹出名置买,何楷代为收租。”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我立刻出名,投凭亲族,把你撵出祠堂。”赵树理《三里湾》六:“我想咱们村里,除了前两个月姐姐出名在县人民法院告过张永清一状以外,别人再没有告过状的。”
【有名】释义:
出名。谓名字为大家所知。
《管子·版法》:“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尹知章注:“贤者有名,爵贵以休之。”宋苏轼《东坡志林·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秀州本觉寺一长老,少盖有名进士,自文字言语悟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且説婺州永康县有个有名的秀才,姓陈,名亮字同父。”胡云翼《中秋月》第一部一:“E校是汉口有名的商业大学。”
有正当理由。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如:师出有名。
道家指万物本原的命名。与“无名”相对。
《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着名】释义:
闻名,有名。
《汉书·辛庆忌传》:“ 元帝 初,补 金城 长史……朝廷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 张掖 太守,徙 酒泉 ,所在著名。”《北史·卫操传》:“ 澹 亦以勇绩著名, 桓帝 末,至信义将军、 楼烦 侯。”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姑苏 之席,著名天下,不特今日,自古已然矣。”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开幕词》:“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
写上名字或名称。
《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万民不失命於寇戎,雄骏不创寿於旗幢;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宋 苏轼 《和人见赠》:“只写 东坡 不著名,此身已是一长亭。” 清 吴敏树 《杂说》:“客有谓 吴子 曰:‘甚哉药之难知也,今何不尽访诸草药,而著名之以利人乎?’”
【知名】释义:
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
《荀子·正名》:“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杨倞注:“浅与深俱不失其所,则为知名。”
告知姓名。
《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郑玄注:“有媒往来,传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孔颖达疏:“故《昏礼》有六礼,二曰问名。”
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宋梅尧臣《杂诗绝句》之七:“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陈毅《中岳庙》诗:“巍巍中岳庙,少小即知名。”
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
《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唐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詔拜弘农都尉。”
【著名】释义:
有名:李时珍是明代的~药物学家|吐鲁番的葡萄很~。【驰名】释义:
声名远扬。
《后汉书·方术传·任文公》:“文公遂以占术驰名。”元乔吉《斗鹌鹑·歌姬》套曲:“教坊驰名,梨园上班。”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禀大人,他们都是以善于吃苦,驰名世界的人们。”
【无名】释义:
没有名声,声名不显于世。
《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汉严忌《哀时命》:“时曖曖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唐白居易《初入峡有感》诗:“常恐不才身,復作无名死。”
不追求名声。
《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明夏完淳《秋怀》诗之三:“静观百岁间,无名以为準。”
没有名称;没有名字。
《汉书·扬雄传下》:“无主无名,要合《五经》;苟非其事,文不虚生。”《晋书·卞壸传》:“寄命於他人之门,埋尸於无名之冢。”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岳州》:“﹝吏﹞曰:‘送堂之牓在此,可自寻之。’因出视,俊无名。”巴金《军长的心》:“为了上个月那个攻占无名高地的战斗,他整整忙了一个多月。”
没有名义,没有正当理由。
《史记·淮阴侯列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寧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而讨之无名。”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老夫愚不揣,劝将军自忖裁:旌旗且慢来,兵出无名道路猜。”
道家称天地未形成时的状态为“无名”。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弼注:“凡有皆始於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清黄鷟来《陈青庭以萤火诗远寄索和次韵》之五:“欲问化生何自始,直穷天地到无名。”参见“无名之朴”。
指无名火。
《封神演义》第七十回:“道心推在汪洋海,却把无名上脑来。”
莫可名状。
丁玲《松子》:“可是眼泪受一种无名的抑制,流不出来。”冰心《寄小读者》二七:“到了车站……才知从波士顿到梦野是要经过沙穰的,我忽然起了无名的怅惘。”
道家指天地形成前的状态。名,名称,概念。
《老子》:“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王弼注:“凡有皆始於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不露名迹。
《庄子·庚桑楚》:“券内者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成玄英疏:“履道而为於分内者,虽行而无名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