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东观汉记·蒋迭传》:“久在臺阁,文雅通达,明故事。”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清侯方域《谢安论》:“顾其数十年以来,熟见夫江东之门地声名,以文雅为高,以风流为美。”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她穿着有花边的葱绿色的裙子,态度十分文雅。”
犹文教。
汉贾谊《新语·道基》:“乃调之以管絃丝竹之音,设鐘鼓歌舞之乐,以节奢侈,正风俗,通文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发祕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北齐书·邢邵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彫虫之美,独步当时。”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太上留心文雅,在大观中,命广东漕臣督採端溪石研上焉。”
文才;文士。
《周书·元伟传》:“伟少好学,有文雅,弱冠,授员外散骑侍郎。”《北史·唐永传》:“﹝周文﹞乃貽永书曰:‘闻公有二子,曰陵、曰瑾,陵从横多武略,瑾雍容富文雅,并可遣入朝,孤欲委以文武之任。’”《新唐书·戴胄传》:“然好抑文雅,奬法吏,时以寡学为訾。”
【娴雅】释义:
同“嫺雅”。
文静优雅;文静大方。
【高雅】释义:
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他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自从可怜老汉眼睛看不见了,蛤蟆滩谁还当面叫他那些不高雅的外号来呢?”
【粗俗】释义:
粗野庸俗,不文雅。
宋曾巩《水西亭书事》诗:“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诗忌粗俗字,然用之在人,饰以颜色,不失为佳句。”《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只因学生一个武官,粗俗不知文理,往来书柬,无人代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罗大方一阵哈哈大笑,‘小伙子们,你们上当啦!我并不会编,编的真是粗俗不堪。’”
【粗野】释义:
指言语、举动粗鲁无礼。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八章:“这粗野的叫骂,显然刺伤了伪军小队长。”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你说胡先生粗野?可是,我看他挺和气呢。”
粗犷强悍。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艾青《火把》诗:“他们把口号叫得那末响,又把火把举得那末高,他们每个都那末大,那末粗野。”
【粗鲁】释义:
亦作“粗卤”。性格、行为等粗野鲁莽。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量尉迟恭只是一个粗鲁之夫,在美良川多有唐突,乞元帅勿罪。”《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虽好武艺,只是性格粗卤。”鲁迅《书信集·致娄如瑛》:“我不习于交际,对人常失之粗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