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危机
【全拼】 wēijī
【释义】
  • 亦作“危几”。潜伏的祸害或危险。

    三国魏吕安《与嵇茂齐书》:“常恐风波潜骇,危机密发。”《宋书·范泰传》:“如此,则苞桑可繫,危几无兆。”唐刘言史《观绳伎》诗:“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掛纤腰学垂柳。”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须知正是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之后,内战危机是空前未有的。”

  • 严重困难的关头。亦特指经济危机。

    瞿秋白《欧文的新社会》:“英国的工业经过了一次大危机又恢复过来了。”如:危机输出。

  • 危险的机关。用于杀敌、猎兽、捕鱼等的器具。

    清陈维崧《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贪听渔翁笛,悮触危机。”

  • 【例句】 1、一个危机还没有消逝,另一个危机成为报上的头条新闻。
    2、 经济危机
    3、 话题以那两国的危机为中心。
    4、 两国在危机期间保持着密切联系.
    【近义词】 1. 危机 - 危急

    【危急】释义:

  • 危险紧急。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平居犹惧其离叛,危急将若之何?”《南史·柳世隆传》:“﹝齐武帝﹞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军消息。”宋苏轼《圣散子叙》:“自古论病,惟伤寒最为危急。”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愈是战斗危急,就愈是不能叫苦。”

  • 2. 危机 - 危险

    【危险】释义:

  • 亦作“危嶮”。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

    《韩非子·有度》:“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险,一本作“嶮”。汉匡衡《奏徙南北郊》:“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孟津,又虑危险。”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 指险恶、险要之地。

    《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南史·垣护之传》:“楷愴然许之,厚为之送,於是间关危险,遂得至乡。”

  • 3. 危机 - 险情

    【险情】释义:

  • 邪恶之心。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

  • 危险的情况。

    《人民日报》1970.6.3:“洪水就是敌人,险情就是命令。”

  • 【反义词】 1.危机 - 安全

    【安全】释义:

  • 平安,无危险。

    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恙。”《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昔者有王,有一亲信,於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宋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有在大王之国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三折:“你那铺谋定计枉徒然,我救的这十七国诸侯得安全。”巴金《军长的心》一:“他衣服都烧起来了,他还忍住痛把老大娘放到安全的地方,才扑灭自己身上的火。”

  • 保护;保全。

    《晋书·慕容垂载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脩復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好。”《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衣服以安全之。”宋苏轼《徐州谢上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安全陋躯,畀付善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张氏抱子仁玉逃依母氏得免其难,虽脱巨害,向非外祖张温保养安全,其何以有今乎。”


  • 2.危机 - 平安

    【平安】释义:

  • 指心境平静安定。

    《韩非子·解老》:“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世说新语·文学》“皆无想无因故也”南朝梁刘孝标注:“《周礼》有六梦:一曰正梦,谓无所感动,平安而梦也。”鲁迅《野草·希望》:“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老舍《黑白李》:“有点小玩艺,比如粘补旧书等等,他就平安的销磨半日。”

  •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唐岑参《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明李永周《旅中望月》诗:“欲将数行信,无处寄平安。”闻一多《李白的死》:“又见圆圆的月儿还平安地贴在天上。”


  • 【相关词】 《九怀·危俊》 《危险之至》 《生化危机》 三危 三危山 两客一危 临危 临危下石 临危不乱 临危不惧 临危不惮 临危不挠 临危不苟 临危不顾 临危制变 临危受命 临危履冰 临危授命 临危效命 临危自悔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