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释义:
时常,经常。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谦虚也是为了进步,虚伪的谦虚,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常常妨碍团结。”
平常;平庸。
《庄子·山木》:“纯纯常常,乃比於狂。”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纯一其心,平常其行。”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藴藉不恶,时贤雅尚之,因鼓其声价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除録事参军,则县令中昏迈常常之流,可去数百人矣。”
【时常】释义:
常常;经常。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这孩儿﹞学拳摔交,时常里把人打伤了。”明李贽《豫约二》:“若无故而时常请假……即时驱遣之去。”马南邨《燕山夜话·从三到万》:“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
【时时】释义:
常常:~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每每】释义:
草盛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杜预注:“喻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陆德明释文:“每,亡回反。又梅对反。”
常常;屡次。
晋陶潜《杂诗》之五:“值欢无復娱,每每多忧虑。”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行舟之中往往有题僕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僕诗者。”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他两个每每要下山去进取功名,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贫道都唤出来,问他志向如何。”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黄角树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
每逢,每次。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豹直》:“南山赤豹,爱其毛体,每每雾露,诸禽兽皆出取食,惟赤豹深藏不出,故古以喻贤者隐居避世。”明唐寅《又与徵仲书》:“先太僕爱寅之俊雅,谓必有成,每每良燕,必呼共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你每每见了我,就要我説故事,我昨夜穷思极想的,想了两件事。”
大抵,大概。
宋陈善《扪虱新话·孟子庄暴》:“孟子谓王苟能与民同乐,则虽好乐无害也。盖孟子与王言所以因其势而利导之,每每如此。”元李二《题留连亭》诗:“英雄每每无常在,战袍著尽又方袍。”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陆水部》:“翁曰:‘何不见阿紫?’媪曰:‘想羞容,不肯便来耳!’翁笑曰:‘儿女态,每每如是。’”
昏乱貌;迷乱貌。每,通“昧”。
《庄子·胠箧》:“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於好知。”成玄英疏:“每每,昏昏貌也。”唐欧阳詹《与王氏书》:“今一辞庭闈,而逾半纪,以本心每每,驰恋若此,魂梦昭昭,感发如彼。”
【经常】释义:
常道;常法。
《管子·问》:“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无失经常。”宋叶适《答少詹书》:“至於以机变为经常,以不逊为坦荡……此道德之弃才也。”
谓遵循常制。
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臣欲择朝士晓畅民事者,先於一路考财赋所从,孰经常,孰横敛。”
平常;日常。
《后汉书·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新唐书·食货志一》:“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清梅曾亮《<黔记>序》:“苟民田夺而官田遂增,椎剥其肤髓,为国家经常之规,万世之忧,可一朝而伏也。”
常常。
巴金《中岛健藏先生》:“这次我在巴黎经常惦记中岛先生。”
【通常】释义:
平常,普通。
汉王充《论衡·讲瑞》:“凤皇麒麟,通常以太平之时来至者。”何其芳《<工人歌谣选>序》:“按照通常的想法,诗意总是指一种优美的动人的东西。”李国文《月食》:“通常她说‘我’、‘我们’,这回冒出个‘俺们’。”
【从不】释义:
1. 从来不…。如:从不顶嘴。【偶尔】释义:
亦作“偶而”。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宋书·郑鲜之传》:“殿下在彭城,劫盗破诸县,事非偶尔,皆是无赖凶慝。”唐孙昌胤《遇旅鹤》诗:“时因戏祥风,偶尔来中州。”巴金《春》十八:“她偶尔抬起头来,正看见自己的船向着淑华的那只船冲过去。”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过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
间或;有时候。
宋陆游《题斋壁》诗:“性懒杯盘常偶尔,地偏鷄犬亦翛然。”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时讹言沸兴,街坊酒肆,无敢偶尔夜会者。”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雨田也搞点翻译,偶尔写一两篇小说。”杨朔《雪花飘在满洲》:“车里虽然有几个中国人,偶而彼此对望一眼,但他们不敢交谈。”
【很少】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