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释义:
归属于前。
《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唐孔颖达疏:“及其史官定策,虽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年从后。”
以前。
唐刘得仁《逢吕上山人》诗:“从前枉多病,此后鲜疏名。”元任昱《水仙子·幽居》曲:“想从前错怨天公。”清顾炎武《日知录·士大夫晚年之学》:“夫一生仕宦,投老得閒,正宜进德脩业,以补从前之闕。”巴金《寒夜》五:“从前我们都不是这样过日子的。这两年大家都变了。”
【以前】释义:
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
《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於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宋司马光《申明役法札子》:“其诸色役人,并依熙寧元年以前旧法人数,委令佐揭簿定差。”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想到此处,便觉魂趋梦绕,胆怯心惊,较之未睡以前更加烦躁。”
泛指从前,以往。
苏曼殊《惨世界》第三回:“这太尼城,因为以前经过兵乱,所以到了现在,环城四面,还有围墙。”曹禺《雷雨》第一幕:“我总觉得您同哥哥的感情不如以前那样似的。”
【夙昔】释义:
前夜。
《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李善注引《广雅》:“昔,夜也。”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宿”。
泛指昔时,往日。
汉桓宽《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唐权德舆《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朝夕。
《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往时】释义:
从前。
汉扬雄《剧秦美新》:“往时司马相如作《封禪》一篇,以彰汉氏之休。”唐杜甫《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明唐顺之《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诗之一:“伐木张新燕,攀鳞忆往时。”许地山《黄昏后》:“往时爸爸到墓上奏乐,从没有今天这么久。”
【昔日】释义:
往日;从前。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列子·黄帝》:“我内藏猜虑,外矜观听,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唐张鷟《游仙窟》:“昔日曾经自弄他,今朝并悉从人弄。”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昔日的战斗意志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对战争已经没有了胃口。”
【昔时】释义:
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唐杜甫《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明张纶《林泉随笔》:“不惟臣之苍颜白髮已迫迟暮,而窃仰天颜,亦觉非昔时矣。”
【畴昔】释义:
往日,从前。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视妾今日,何如畴昔美?”
指往事或以往的情怀。
《北史·郎茂传》:“及隋文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仇兆鳌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今年,渡江与赵伟堂学博游焦山,见其徒孙巨超以诗见示,追忆畴昔,不觉悽愴。”
【过去】释义:
现在以前的时期。
《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唐白居易《自觉》诗之二:“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明袁宗道《读<论语>》:“殊不知过去之心已往,见在之心不住,未来之心未来,本无意必,本无固我,人人日用,可以反观。”孙犁《白洋淀纪事·女保管》:“侯先生过去是这家地主的帐房。”
离开所在地或经过某地走向另一个地点。
《东观汉记·寇恂传》:“乃敕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饌,恂乃出迎於道,称疾还。贾復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前蜀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之四:“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儒林外史》第一回:“过去一阵,又是一阵,把街上都塞满了。”孙犁《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再过去,是一片场院,这是席市。”
某个时间、某种状态已经消逝。
《朱子语类》卷六五:“老阳过去交阴,老阴过来交阳,便是兑、艮。”夏丏尊《长闲》:“今天就这样过去罢,且等到晚上再说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
去世。
《孽海花》第五回:“谁知命运不佳,到京不到一年,那夫人就过去了。”张恨水《夜深沉》第三八回:“二姑娘复睁开眼来,声音更透着微弱了,向二和脸上注视着道:‘我要是过去了,你就把月蓉娶过来吧。’”萧军《八月的乡村》二:“他过去了!很惨!日本兵完全用刺刀弄死的。”
谓过意得去。
《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人家从三朝养活起来,费了多少辛勤哩。你白白夺来,心上也过去的么?”
女子到男家去过门成亲。
李文元《婚事》:“姐,妮他小姨给我捎信,眼前想叫妮过去。”
生活下去。
郁达夫《艺术与国家》:“我们生来都是平等,可以在一家之内如兄弟的过去的,国家偏要制出许多令典来,把我们一部分的同胞置之上位,要求我们的尊敬和仕奉。”
应付;对付。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给人家干活,端着人家的碗,只要能过去就过去了。”
用在动词后,表示通过。
《水浒传》第二一回:“你这般道儿,只好瞒魍魎,老娘手里説不过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为此内外大小,却像忘记他是女儿一般的,凡事尽是他支持过去。”
10.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
巴金《究竟属于谁?》:“大家都肯独立思考,就不会让人踏在自己身上走过去。”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一次还被他们捆缚在一株大树高枝上,看他们把受惊的黄麂从树下追赶过去。”杨朔《木棉花》:“要不然,她们准会晕过去。”
【以后】释义:
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晚的时期。
《后汉书·列女传序》:“故自中兴以后,综其成事,述为《列女篇》。”宋司马光《论西夏札子》:“自今以后,贡献赐予,悉如旧规。”清顾炎武《菰中随笔》:“万历以后,士子但读时文,不知用字所本。”巴金《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上海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民党政府用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将来】释义:
欲来;打算来。
《左传·昭公三年》:“我欲得齐,而远其宠,宠将来乎?”
未来。
《汉书·匈奴传下》:“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宋陈亮《书<文中子>附录后》:“得其理足以知百世之变,明其数足以计将来之事。”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带来;拿来。
《太平广记》卷三七八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陈良》:“向下土有一人,姓陈名良,游魂而已,未有统摄,是以将来。”唐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无行崔郎,何必将来?”《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温秀才道:‘帖在那里,将来学生写。’”《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他不捨得喫,将来恭敬两位小官人。”
下来;起来。
《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他家大娘子分付将来,不教闲杂人来看。”《四游记·锺离合破白虎阵》:“众兵围合将来,把令婆等困在垓心。”
【未来】释义:
没有到来;不来。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北史·乐运传》:“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詔,犹惧未来。更加刑戮,能无钳口?”唐韩愈《感二鸟赋》:“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至。”《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相公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未来。”
谓尚未发生。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
佛教语。指来生,来世。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唐寒山《诗之二六八》:“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将来。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丁玲《梦珂》二:“于是她便整天的躺的床上,像回忆某种小说一样的去想到她未来的生活。”
指将来的光景。
杨朔《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艾青《光的赞歌》八:“我永远歌颂光明。光明是属于人民的,未来是属于人民的,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如:幸福的未来。
即将到来。
巴金《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来日】释义:
明日,次日。
《礼记·曲礼上》:“生与来日,死与往日。”郑玄注:“与,数也。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殯敛以死日数也。此士礼贬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来日数。”《朱子语类》卷七一:“今日明,来日又明,若説两明,却是两箇日头。”《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商议已妥,只待来日动手。次日天明,田大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
未来的日子。
晋陆机《短歌行》:“苹以春暉,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我怕今天吴国这场轰轰烈烈,未必不是来日一场凄凄惨惨的开头啊!”
往日,过去的日子。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脣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唐李白《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宋陈与义《和王东卿》诗之二:“来日安榴花尚稀,压墙丹实已垂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