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司马贞索隐:“晋灼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崔浩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李善注:“命,名也。谓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谓之亡命。”宋王安石《委任》:“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餘金,不问出入。”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日本去亡命。”
指逃亡者。
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唐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二:“隋既平陈,南海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
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汉荀悦《汉纪·景帝纪》:“吴之所诱者,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姦人,故相诱以反。”《新唐书·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拼命,不顾一切。
《天雨花》第十一回:“毛成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叶紫《星》第一章:“亡命地从湖滨跑回来,放好桶,晒好衣裳,在进到卧房的时候,梅春姐已经身疲力软了。”
【出亡】释义:
出逃;逃亡。
《墨子·非命上》:“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史记·伍子胥列传》:“昭王出亡,入云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宋苏轼《庄子祠堂记》:“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清顾炎武《菰中随笔》:“窃意建文既出亡四十载,幸以无恙。”
【流亡】释义:
因在本乡、本国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
《诗·大雅·召旻》:“瘨我饥饉,民卒流亡。”郑玄笺:“病国中以饥饉,令民尽流移。”《新五代史·杂传十·王周》:“涇州张彦泽为政苛虐,民多流亡。”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那学院里的教授和讲师也到本地初中里来兼点课,多少也能给他们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
《后汉书·虞诩传》:“詡乃占相地埶,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賑贫人,郡遂以安。”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臣敢不躬亲畚筑,益修今岁之防,安集流亡,尽復平时之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防城起义清方档案》:“仍著秦炳直督飭各军搜捕餘匪,抚恤流亡,以期早日肃清。”
随流水消逝。
《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王逸注:“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犹危亡。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脩之过到。”王逸注:“言怀王之过,已至於恶,楚国将危亡,失贤之故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国新流亡,今乃復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学之流亡,斯文之隳堕者乎,请速竞争文界,排击文魔,拔劒啸天而起舞!”
散失。
《史记·儒林列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閒。”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尚书叙录》:“夫《书》之厄已至矣,伏生掇拾於流亡之餘。”
【逃亡】释义:
逃走流亡。
《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亡而不守。”《后汉书·皇甫嵩传》:“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旧唐书·窦建德传》:“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为逃亡之虏也。”曹靖华《飞花集·深沪春意浓似酒》:“海边有个龙寮村,解放前有二十九户人家……有的沦为乞丐,有的逃亡他乡。”
指逃亡的人。
唐高适《遇卢明府有赠》诗:“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元薛昂夫《朝天曲》:“一脐然出万民膏,谁把逃亡照?”《英烈传》第二六回:“若金陵朱某,尤为罪魁;据名都,夺上郡,诱纳逃亡,事难缕悉。”
【遁迹】释义:
亦作“遯跡”。见“遁迹”。
亦作“遁跡”。亦作“遯蹟”。亦作“遯跡”。犹隐居;隐迹。
《晋书·文苑传·李充》:“政异徵辞,拔本塞源,遁迹永日,寻响穷年,刻意离性而失其常然。”南朝宋鲍照《秋夜诗》之二:“遁跡避纷喧,货农栖寂寞。”唐许浑《泛溪》诗:“遯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二翁不知何许人,遁迹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为乃如此?”碧野《江汉行·荆山之玉》:“这漳河水库,澄碧明丽,使人联想到荆山之玉。它会不会是遁迹于人间的灵玉的化身?”
【避难】释义: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
《韩非子·说林上》:“庆封为乱於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交州。”元王晔《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机灵《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香港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香港《文汇报》的创刊。”
谓避开困难。
《孔子家语·屈节》:“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唐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守官恭慎举职,其朝献奉父命不避难。”《元史·良吏传一·卜天璋》:“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第二编第六章四:“客贩钞盐,趋易而避难。”
【隐迹】释义:
见“隐跡”。
亦作“隐蹟”。隐藏踪迹。指隐居。
《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跡不仕。”唐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睿宗及开元圣帝,未可隐跡山巖,以旷委任。”王西彦《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