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騫,涵而揉之,内外完好。”清张惠言《崔景偁哀辞》:“其为人长弟完好,生而父兄偁之,殁而所与游者思之。”
完整,没有残缺、损坏。
宋苏轼《书琅琊篆后》:“蜀人苏軾来守高密,得旧纸本於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明杨焯《宣德窑脂粉箱歌为莱阳姜仲子赋》:“此箱完好手未触,兽锦囊包须韞櫝。”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兴济镇﹞有弘治十二年碑,至今完好。”
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一声雷》:“众方凝视,忽奇震如爆竹,惊怖回顾,则室中已陈设完好,酒满尊,菜满盂,几案排列。”杨朔《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
【完备】释义:
准备齐全。
《吕氏春秋·骄恣》:“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新唐书·叛臣传·李怀光》:“﹝怀光﹞今入朝,则必宴劳留连,贼得从容完备,卒难图也!”《英烈传》第二十回:“孙炎吩咐军校将车马完备,离青田县迤邐向东北进发。”《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老爷明日絶早就来,酒席须要早些完备。”
健全;齐全。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若生在中国知有道德,人身完备,才明行篤者,皆宿命有福德也。”宋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以前所定衙前条贯颇已完备,亦近人情。”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取得断甎一块,视之,则‘福寿’二字完备无缺。”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他们的新语、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
完成;完毕。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阁,一一完备。”《水浒传》第四一回:“晁盖整点众人完备,都叫分头下船,开江便走。”《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玉得了些利物,等不得布商收货完备,自己取了些粗细羢褐,相别先回。”
团聚;团圆。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如今在这里,不知他在那里,几时得父子夫妻完备?”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父母,共亲戚。哎,天那,知他何日得重完备?”
【完整】释义:
谓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
隋卢思道《后周兴亡论》:“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驍将如林。”明李东阳《重建孔子阙里庙图序》:“材干坚厚,搆缔完整,象设端伟,绘饰华焕,悉臻其极。”萧红《放火者》:“断墙笔直地站着,在一群瓦砾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
指使完整。
宋司马光《横山疏》:“料简驍鋭,罢去羸老,以练士卒;完整犀利,变更苦窳,以精器械。”宋文天祥《至广州》:“往年虏平其城,收復后不能完整为守国计,哀哉!”
【无缺】释义:
(器物等)没有残缺:完好~。【残破】释义:
摧残破坏。
《韩非子·说疑》:“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新五代史·杂传六·贺德伦》:“朝廷以我军府强盛,设法残破之。况我六州旧为藩府,未尝远出河门,一旦离亲戚,去乡里,生不如死。”《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今东郊被宋兵残破,民居未復。”
残缺破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清顾炎武《从叔父穆庵府君行状》:“戎马内入,邑居残破,昔日酌酒赋诗之地,俄为芻牧之场矣。”沙汀《代理县长》:“一走进这残破的城市,又立刻灰心了。”
【残缺】释义:
缺损,不完整。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汉记残缺,至晋无成。”明陈子龙《望仙楼》词:“回首山河残缺,灯烬乍明还灭,肠断谁堪説?”柳青《<创业史>题叙》:“﹝榆树﹞长的比那残缺的土围墙还高了。”
【破损】释义:
破坏。
《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悉斩送弥晏等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此诚暴猾贼之锋,摧矜夸之巧,昭示天下,破损其业,足以慙之矣。”
残破损坏。
明叶宪祖《寒衣记》第二折:“刘家大舅!俺看你衣衫破损,多应囊橐空虚。”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杨朔《木棉花》:“这是一段长长的路,旅客须得提着行囊,走过破损的桥梁,才能跳上对岸那辆火车。”
破裂;损伤。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水浒传》第九八回:“琼英见他来的凶猛,手拈石子,望李逵打去,正中额角。李逵也吃了一惊,幸得皮老骨硬,只打的疼痛,却是不曾破损。”
【破碎】释义:
毁坏;破损碎裂。
《荀子·法行》:“《诗》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畧尽。”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鲁迅《野草·过客》:“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着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溃散。
《墨子·兼爱中》:“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
割裂;肢解。
《汉书·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隋书·经籍志三》:“小人为之,则坏大为小,削远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宋范仲淹《尹师鲁<河南集>序》:“其间甚者专事藻饰,破碎大雅,反谓古道不适於用,废而弗学者久之。”清恽敬《驳朱锡鬯书<杨太真外传>后》:“检讨生平多颠倒旧闻,以就己説。然此风盖宋汉大儒所不免,以致羣经破碎,后学迷误。”
零碎残缺。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稿》第三章:“大多数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甚至显得破碎支离。”
毁灭;破灭。
《史记·酷吏列传》:“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寧成家居南阳……至郡,遂案寧氏,尽破碎其家。”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巴金《秋》四:“还是这一个现实的世界,觉新和枚少爷的梦破碎了。”
破成碎块;使成为零碎的。如:这台破碎机一天可以破碎几吨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