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外延
【全拼】 wàiyán
【释义】
  • 逻辑学名词。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如“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参见“内涵”。

  • 【例句】 1、即用于描绘事物目的和特征的图片,用户识别隐喻的图像通过外延理解事物的目的。
    2、 美国当然是欧洲向外扩张时期的外延,欧洲人是主要的移民。
    3、 它的外延是一项真理标准。
    4、 这个高的数值可以和从化学气相淀积外延得到的数值相比拟。
    【反义词】 1.外延 - 内涵

    【内涵】释义:

  • 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英雄人物会有某些共同的品质,例如行动的勇敢,信仰的坚定和单纯。但这些简单的概念依然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个性的汪洋大海。”

  • 内在的涵养。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一章:“在苦难中长大的梁生宝是个内涵很深厚的人,这小伙的才能和德性是轻易不外露的。”


  • 2.外延 - 外表

    【外表】释义:

  • 显露于外。

    《宋书·礼志二》:“殷忧内盈,毁悴外表。”

  • 边境。

    《南齐书·武帝纪论》:“外表无尘,内朝多豫。”

  • 仪表。

    《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在他那堂皇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多么卑鄙丑恶的灵魂!”

  • 指外露的表层;表面。

    《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唐孔颖达疏:“辅为外表,车是内骨,故云相依也。”鲁迅《书信集·致陈烟桥》:“更不好的是内容并不怎样有力,却只有一个可怕的外表,先将普通的读者吓退。”


  • 【相关词】 “外星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儒林外史》 《千里之外》 《天外来菌》 《山海经·海外西经》 《时间之外的往事》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画廊外的天赋》 《疯狂的外星人》 《窗外》 《邺侯外传》 《飞狐外传》 丁外 丁外忧 丁外艰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不假外求 不外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