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外相
【全拼】 wài xiānɡ
【释义】
  • 谓在地方上主政者。

    《晋书·陶侃传》:“士行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拔萃陬落之间,比肩髦儁之列,超居外相,宏总上流。”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一则二则,惟在大贤,外相内相,终当相屈。”元叶森《<金楼子>序》:“早摄神州,晚居外相。”

  • 指人显露于外的状貌。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外相儿行户小可,就里最胸襟洒落。”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这婆娘外相儿真,就里哏,从然面搽红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丧门。”

  • 【例句】 1、杰拉尔德?欧哈拉的外相虽然凶恨,心里却是再和气不过。
    2、 外相对于他离国期间进行的谈判极为愤怒。
    3、 "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
    4、 酸外相乳状压裂液
    【近义词】 1. 外相 - 皮毛

    【皮毛】释义:

  • 禽兽的皮和毛的总称。

    《周礼·天官·兽人》:“凡兽入於腊人,皮毛筋角,入於玉府。”《后汉书·鲜卑传》:“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

  • 引申指皮裘。

    《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

  • 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明唐顺之《告病疏》:“不幸臣有狗马之疾,往年秋冬之交,触冒霜露,始自皮毛,转客臟胃,浸淫閼鬱,壅而不散。”

  • 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宋叶适《王氏读书堂》诗:“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麤。”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清陈天华《警世钟》:“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纔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

  • 【相关词】 “外星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儒林外史》 《千里之外》 《天外来菌》 《山海经·海外西经》 《时间之外的往事》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画廊外的天赋》 《疯狂的外星人》 《窗外》 《邺侯外传》 《飞狐外传》 丁外 丁外忧 丁外艰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不假外求 不外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