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外患
【全拼】 wàihuàn
【释义】
  • 外来的祸害。多指外国的侵略。

    《礼记·杂记下》:“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孔颖达疏:“外患弗辟也者,外谓在外邻国为其寇患。”《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唐韩愈《与崔群书》:“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新唐书·昭宗纪赞》:“昭宗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兴復,而外患已成,内无贤佐,颇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乱。”邹韬奋《经历》三二:“外患如此急迫,中国人如以仅有的武力消耗于内战,即是减少对外的力量。”

  • 【例句】 1、然而由于一部分人对于革命主义未能坚持,正当革命走到将次完成之际,破裂了两党的统一战线,招致了革命的失败,外患乃得乘机而入。
    2、 抵御外患
    3、 外患内忧
    4、 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
    【近义词】 1. 外患 - 外祸

    【外祸】释义:

  • 外来的灾祸。

    《列子·力命》:“故迷生於俏,俏之际昧然。於俏而不昧然,则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智不能知也。”张湛注:“祸福岂有内外,皆理之玄定者也。见其卒起,因谓外至;见其渐著,因谓内成也。”

  • 来自国外的祸害。指外国的侵略。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在外祸、内难、再加天灾的压迫之下,农民广泛地发动了游击战争、民变、闹荒等等形态的斗争。”

  • 【反义词】 1.外患 - 内乱

    【内乱】释义:

  • 指国内的叛乱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史记·伍子胥列传》:“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復入郢。”明王琼《双溪杂记》:“虽然,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瞿秋白《赤俄之归途》:“欧战四年内乱三年的俄罗斯,实在经过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变更,古今未有的困苦,俄国的劳动人民千辛万苦支持下来。”


  • 2.外患 - 内患

    【内患】释义:

  • 国内的祸害忧患。

    《后汉书·陈蕃传》:“内患渐积,外难方深。”


  • 【相关词】 “外星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儒林外史》 《千里之外》 《天外来菌》 《山海经·海外西经》 《时间之外的往事》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画廊外的天赋》 《疯狂的外星人》 《窗外》 《邺侯外传》 《飞狐外传》 丁外 丁外忧 丁外艰 上海外滩观光隧道 不假外求 不外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