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退却
【全拼】 tuìquè
【释义】
  • 见“退却”。

  • 亦作“退却”。却行;倒退。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闻之,以为毖琼通情卖己,皆斩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卓送至閤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却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同父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茅盾《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 畏缩后退。

    宋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浩然《艳阳天》第四一章:“马之悦不能退却,不能倒下!”

  • 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

    《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羗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毛泽东《论持久战》六八:“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王西彦《眷恋土地的人·在退却的路上》:“船夫队长杨老二离开板渡,跟随着部队一起退却。”

  • 谓迫使撤退。

    《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却齐兵。”

  • 【例句】 1、对方的进攻太猛烈了,我们只得退却
    2、 飘过徐徐退却的波浪;
    3、 前进部队遭遇反攻而退却
    4、 敌人不得不退却
    【近义词】 1. 退却 - 后退

    【后退】释义:

  • 往后退却。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曾皓﹞摇摇晃晃向文清身边走来,文清吓得后退,逼到八仙桌旁。”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在残酷的战争中都没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过不下去了。”

  • 2. 退却 - 撤退

    【撤退】释义:

  • 谓放弃阵地或所占据的地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严了。”巴金《军长的心》:“根据敌人的规律,他们应该撤退了。”

  • 指后退。

    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她一会儿想往前闯去,一会儿想往后撤退,可是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 【反义词】 1.退却 - 前进

    【前进】释义:

  • 上前;向前行进。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錮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时田悦壁垒严肃,马公不果前进。”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向许之,却迴至关。郭勋讶之,谓是不敢前进。”《说唐》第七回:“犯人秦琼,在路上不服水土,犯了牢瘟病,不能前进。”田汉《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 向前发展;进步。

    明李贽《复杨定见》:“在今日只宜自信自珍,益坚益厉,务求到家而后已,必得前进而后快,斯为男儿志气耳。”鲁迅《花边文学·水性》:“许多事是不能为了讨前进的批评家喜欢,一味闭了眼睛作豪语的。”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木匠那人也顶前进,胆量又大。”


  • 2.退却 - 进攻

    【进攻】释义:

  • 谓军队接近敌人并主动实施攻击。

    《汉书·王莽传上》:“绍等从者百餘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旧唐书·窦建德传》:“於是建德进攻河间,频战不下。”

  • 在斗争或竞赛中发动攻势。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六章:“马之悦这会儿正在对着李世丹身上的缺口大举进攻。”《花城》1981年第2期:“他善于合作,常常以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的节奏,大大地开拓了进攻的路子。”《体育报》1983.6.3:“客队利用罚角球和任意球所攻进的前两个球,都说明队员进攻意识很强,配合默契,传球的高度、落点、份量掌握得都很好。”


  • 【相关词】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退役 一退六二五 不知进退 不进则退 不退 丐退 且战且退 临阵退缩 乐退安贫 乞退 亏退 仓皇退遁 以退为进 休退 佛退 促退 俭退 倒退 倒退”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