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选;举荐。
《淮南子·泰族训》:“废公趋私,内外相推举,姦人在朝,而贤者隐处。”唐韩愈《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公独奏请推举刚正有为、智识超卓大臣一员,巡抚云南。”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笔杆便送到潘先生手里。”
劾举推究。
《后汉书·李固传》:“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资治通鉴·汉质帝本初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推举者,劾举其侍疾无状,而推究其姦也。”
指两手推举。举重比赛方式的一种。运动员蹲地先两手提起杠铃置于胸前,然后站直;待裁判发令后将杠铃向上推起,直至双臂伸直,再按裁判发令放下。
【举荐】释义:
见“举荐”。
亦作“举荐”。古代指向朝廷、皇帝推荐人才。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举荐板筑之下,抽登臺皁之间。”《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百里奚辞上卿之位,举荐一人以自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臣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推荐】释义:
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
《汉书·王莽传上》:“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者更推荐之。”唐杜甫《送魏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诗:“才美膺推荐,君行佐纪纲。”明唐寅《送陶大痴分教抚州序》:“士赖故人知己之推荐而后达。”冰心《<儿童文学剧本选>后记》:“在编选过程中,一些省、市出版社,文艺刊物,特别是一些儿童剧院,为我们推荐了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剧本。”
【推选】释义:
推举选任。
《战国策·齐策四》:“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於是推选能言语者陈留茅季伟候与相见。”清黄宗羲《寿徐兰生七十序》:“每当有司推选,先生不行。”刘白羽《火光在前》第七章:“队上就把他推选做游击队的政治委员。”
【选举】释义: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隋以后,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正史自新、旧《唐书》以下至《明史》皆有《选举志》。
《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北史·牛弘传》:“弘在吏部,先德行后文才,务在审慎……隋之选举,於斯为最,时论服弘识度之远。”宋苏轼《省试宗室策问》:“先帝独见远览,恩义并用,增修教养之法,肇开选举之路,盖十有餘年矣。”严复《原强》:“欲讲实学,非易立选举之法则,开用人之涂,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章炳麟《訄书·官统下》:“梅福有言:不循伯者之道,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騏驥於市也。”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郑观应《盛世危言·公举》:“考各国议员选举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大会上进行民主选举,我爸爸即刻成为当地要人了。”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您真有两下了。往后选举,我看这个妇女主任得您当了。”
【自荐】释义:
自己推荐自己。
晋陆机《漏刻赋》:“因势相引,乘灵自荐。”宋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西河郡守谁復讥,潁谷封人羞自荐。”明刘基《郁离子·枸橼》:“公仪子为政於魏。魏人淳于獝以才智自荐。公仪子试而知其弗任也,退之。”叶圣陶《穷愁》:“急投厂中,效毛先生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