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急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回流北岸,其势鬱懞,涛怒湍急激疾,一有决溢,弥原淹野。”宋程大昌《演繁露·龙门》:“以予所见,盖河鱼趁水而上,於湍急处产子,及其困极,故翻腹随流,不能自主。”郭沫若《芍药及其它·小皮箧》:“溪水颇湍急,激石作声,有时悬成小小的瀑布。”
【潺湲】释义:
流貌。
《楚辞·九歌·湘夫人》:“慌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唐王涣《惆怅》诗之十:“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湲日渐西。”清秋瑾《见月》诗:“愁见帘头月影圆,思亲空剩泪潺湲。”郭沫若《橄榄·行路难》:“崖头处处有清泉迸出,在细涧中潺湲。”
不绝貌。
清袁于令《西楼记·错梦》:“记西楼按板,至今餘韵潺湲。”
指流水。
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唐罗邺《洛水》诗:“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悵是春过。”
流水声。
唐岑参《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诗:“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宋王安石《舟夜即事》诗:“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瞿秋白《文艺杂著·那个城》:“而在他四围静默的农田里,奔流着潺湲的溪涧。”
【潺潺】释义:
水流貌。
三国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明王錂《春芜记·宴赏》:“看霏霏山抹微云,更潺潺水遶孤村。”冰心《寄小读者》十四:“如今呢……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
流水声。
唐孟郊《吊卢殷》诗:“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游者入门,即闻水声潺潺。”周立波《扫盲志异》:“五月里的一个晚上,大雨才停。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
形容雨声。
唐柳宗元《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明高启《四月朔日休沐雨中》诗:“送春风雨苦潺潺,得告今朝免缀班。”清唐孙华《寒食日泊舟惠山对雨》诗之三:“终朝溜雨响潺潺,石径沾泥竟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