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同党
【全拼】 tónɡ dǎnɡ
【释义】
  • 同伙,同类。亦指同伙、同类之人。

    汉王充《论衡·实知》:“巫与圣异,则圣不能神矣。不能神则贤之党也,同党则所知者无以异也。”《宋书·武帝纪上》:“即以循为广州刺史,以其同党徐道覆为始兴相。”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一:“坐在我正前面的也是两人的同党,他回过头来打帮槌。”

  • 同一党派。

    《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和那位苏姑娘,原是自幼认识,这会儿又是同党。”许地山《解放者》:“在一个不重要的篇幅上,登载着女教员陈邦秀被捕,同党底领袖在逃的新闻。”

  • 【例句】 1、我们必须同党的政策保持一致。
    2、 有一罪犯告发了同党.
    3、 属于全省范围的,团省委同党省委商量。
    4、 他们全是同党
    【近义词】 1. 同党 - 党羽

    【党羽】释义:

  • 党徒。多指恶势力集团中的附从者。《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擒其渠魁,殄其党羽。”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允禩党羽,布满中外。”徐特立《从今日回忆“辛亥革命”》:“从此吸收了立宪派中的大部分政客和同盟会中的某些叛徒,作他们的党羽。”

  • 2. 同党 - 同伙

    【同伙】释义:

  • 共同参加某种活动或某种组织的人。《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船上共有五条好汉在上,两船上一般咳嗽相应。

    婆留已知是同伙,更不问他。”清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先当履吉贩楚时,曾与徐族姪同伙。”王西彦《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他不相信同伙的打趣,只相信东家是一个好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三章一:“关敬陶已经发现他的心腹一营刘营长原来是八路军的同伙。”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五)》:“一个女游击战士,从马上跳下,裤脚流出血来,同伙大惊,一问才知道并不是负了伤,而是她的经期到了。”

  • 3. 同党 - 爪牙

    【爪牙】释义:

  • 人的指甲和牙齿。

    《吕氏春秋·恃君》:“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初学记》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核,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 动物的尖爪和利牙。

    《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汉桓宽《盐铁论·险固》:“虎兕所以能执熊羆,服羣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唐卢纶《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歘然扼顙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西游记》第三四回:“虎斗时,爪牙乱落。”冰心《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 喻勇士;卫士。

    《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郑玄笺:“此勇力之士。”唐陆贽《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三事大夫竭诚於内,羣帅爪牙宣力於外。”《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李都督虽然驍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将尽,叹曰:‘悔不听郭判官之言,乃为犬羊所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

  • 比喻武臣。

    《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唐颜真卿《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公兄左羽林军大将军平卢副持节怀亮,以方虎之才,膺爪牙之任。”清顾炎武《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 形容勇武。

    《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唐元稹《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勑:近制选内臣之善於其职者,监视诸镇,盖所以将我腹心之命达於爪牙之士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爪牙之将,用不拘资。”《花月痕》第四回:“本爵钦承威命,统领之戎,招募悉拳勇之材,团练集爪牙之利。”

  • 党羽;帮凶。

    《史记·酷吏列传》:“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唐元结《问进士》之一:“外以奉王命为辞,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无非为一己之耳目爪牙,得以於中取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二:“郭全海寻思‘满洲国’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

  • 4. 同党 - 羽翼

    【羽翼】释义:

  • 禽鸟的翼翅。

    《管子·霸形》:“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汉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太平天囯洪大全《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 指飞翔。

    唐韦应物《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宋王安石《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 辅佐;维护。

    《吕氏春秋·举难》:“﹝魏文侯﹞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高诱注:“羽翼,佐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説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达胞为翼王,羽翼天朝。”

  • 指庇护。

    郭沫若《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 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枚乘《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唐杜甫《收京》诗之二:“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鲁迅《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

  • 党羽。

    《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清李渔《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

  • 【相关词】 ‘阴阳合同’ “同病相怜  同  同治皇帝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同桌的你》 一中同长 一体同心 一口同声 一口同音 一同 一夜乡心五处同 一心同体 一心同功 一心同归 一母同胞; 一民同俗 一脉同气 一视同仁 一轨同风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