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通说
【全拼】 tōnɡ shuō
【释义】
  • 通达的言论。

    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説。”

  • 普遍的说法。

    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构成近世国家最要紧的要素,就是人民、领土、主权三件物事,这是近来国家学者的通说。”

  • 【例句】 1、“是啊,”路路,“能过去,要是更谨慎一点,我们应该……
    2、 “再我也能对付他,”路路,“别看他是个上校。”
    3、 路路,“嘿!
    4、 路路着,一把抓住他主人的衣领,象发疯似的拖着福克先生就跑。
    【反义词】 1.通说 - 定说

    【定说】释义:

  • 一致的说法;公认的论断。

    清杭世骏《质疑·诸史》:“先儒纷纷,揔无定説。”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前言》:“所有传为西汉之作的五言诗实际上都是东汉作品,这些经近人考订,已有定说。”


  • 2.通说 - 异说

    【异说】释义:

  • 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学说。

    《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汉书·王莽传上》:“正乖谬,壹异説。”《陈书·章帝纪》:“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俗间不知根本,竞为异説。”

  • 指反对意见,异议。

    《南齐书·礼志上》:“内外百司主议已定,如更询访,终无异説。”

  • 邪说;非正统的言论。

    《晋书·荀勗传》:“去奇技,抑异説。”明王守仁《<大学>问》:“盖当时尚有持异説以混正学者。”


  • 【相关词】  乌兰布通之战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中国通史》 《中德通商条约》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哲学通信》 《小灵通漫游未来》 《普通 《普通一兵》 《沟通的艺术》 《资治通鉴》 《通志·氏族略》 一窍不通 一窍通百窍通 一脉相通 一通 一通儿 一通百通 一通连 七彩卡通老夫子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