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通假字
【全拼】 tōnɡ jiǎ zì
【释义】
  • 指字音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用来代替本字的字。

  • 【例句】 1、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 ”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约半个世纪。
    2、 另外还须将通假与假借、异体、古今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3、 摘要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的情况:误将借当作本;误将异体当作通假;误将古今当作通假;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
    4、 通过与《中原音韵》声调和现代汉语北京话变调的比较,我们可以解决“一”变调的来源问题,同时在变调的序列里为这种通假找到一个位置。
    【相关词】  乌兰布通之战 《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中国通史》 《中德通商条约》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哲学通信》 《小灵通漫游未来》 《普通 《普通一兵》 《沟通的艺术》 《资治通鉴》 《通志·氏族略》 一窍不通 一窍通百窍通 一脉相通 一通 一通儿 一通百通 一通连 七彩卡通老夫子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