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和苦味。
《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得由和兴,失由同起,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辛酸痛苦。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问:‘鬼何以来?’答曰:‘受使来取君,期尽明日食时。’门生请乞酸苦。”唐韩愈《鸣雁》诗:“风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巴金《寒夜》五:“她心平气和地说,可是声音里泄露出来一种极力忍住的酸苦。”
标准版 | 客户端
合作/定制QQ:1225976870
网尚实用查询 2011-2023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