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王充《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
《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宋陶岳《五代史补》:“郭忠恕,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龙山得鸟迹篆,忠恕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李穀﹞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罗卜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释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唐以文称,如白乐天七月而识‘之’、‘无’二字,权德舆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旧日的积习。
宋陆游《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