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零落。
叶圣陶《倪焕之》一:“浓云重迭,两岸田亩及疏落的村屋都消融在黑暗里。”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一章:“疏落的洋槐,黯红的景山宫墙,都在夜色中显出一种静穆的美。”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章:“前面的枪声渐渐疏落下来。”
【希罕】释义:
稀少。
明何景明《内篇》之二三:“凡河南之士几何也?集于学,弗万人已尔?集于试,弗千人已尔?然名于録者,八十人焉尔矣。较之,亦希罕旷絶之遇也。”
希奇。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便死也须索看,这里管塑盖得希罕·”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七七回:“我当是什么希罕东西,原来是颗地雷!”
贪图;喜爱。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着你开着这个客店,我那里希罕你那房钱养家。”《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见我们不希罕那玉,便随意给他些,就过去了。”清李渔《蜃中楼·运宝》:“本院只要亲事,那里希罕粧奩。”孙犁《白洋淀纪事·正月》:“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希罕那么个大花盆!”
【疏散】释义: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闲散;放达不羁。
南朝宋谢灵运《过白岸亭》诗:“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唐皎然《杂兴》诗之六:“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清宋曹《题李镜月游七星岩图》诗:“披图发长啸,翛然乐疏散。”《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柳耆卿却是踈散的人,写过词,丢在一边了,那里还放在心上。”郁达夫《迟桂花》:“我哩,本来也已经入了中年了,百事原都看得很穿,又加以这十几年的疏散和无为,觉得在这世上任你什么也没甚大不了的事情。”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分散;离散。
唐骆宾王《畴昔篇》:“宾阶客院常踈散,蓬径柴扉终寂寞。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唐吴士矩《饮后献时相》诗:“一夕心期一种欢,那知疏散负杯盘。”宋柳永《浪淘沙》词:“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疏落;稀疏。
唐杜甫《太平寺泉眼》诗:“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高士其《天的进行曲》:“天空就是疏散的天体,天体就是密集的天空。”
排遣;发散。
唐杜甫《白沙渡》诗:“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疎散。”《红楼梦》第十九回:“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冰心《庄鸿的姊姊》:“待要痛哭一场,稍泄我心中的悲痛,但恐怕又增加祖母和叔叔的难受,只得走出来疏散。”
使松动;活动。
《红楼梦》第七五回:“贾母道:‘天天打扫,况且是极平稳的宽路,何不疏散疏散筋骨也好?’”
使人或物散开。
邹韬奋《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即在大后方,也不是密集于城市,而是以疏散各地的姿态出现。”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一:“一切公私机关或个人已经加紧在疏散了。”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还有人主张先把车辆向后疏散免遭空袭的。”
【稀少】释义:
很少;不多。
《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唐杜甫《寄韩谏议》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七:“静的街市,清冷的路灯,稀少的行人。”
【稀疏】释义:
亦作“稀疎”。不稠密。
《后汉书·庞参传》:“三辅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五代齐己《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郭沫若《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犹言冷落,疏远。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萧疏】释义:
亦作“萧疎”。稀疏;稀少。
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元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清黄遵宪《人境庐杂诗》之八:“杨梁诸子好,踪跡亦萧疏。”艾芜《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寂寞;凄凉。
唐杜牧《八六子》词:“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閒扃。”宋张孝祥《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野堂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宝玉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萧条;不景气。
宋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明吾丘瑞《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刘崧《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金华山人余仲扬,笔墨萧疏开老苍。”清李渔《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苏曼殊﹞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清丽。
唐吴融《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宋司马光《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清方文《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空虚。
元汤式《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吴钩。”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密集】释义:
指人或物会聚一起。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或曲宴密集,管絃嘈杂,后宾填门,不復接引。”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跟他的英雄战士,杀开了一条血路,从浓烈的烟火中突出去了。密集的子弹从他前后左右掠过。”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诗:“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繁茂】释义:
繁密茂盛。
晋潘岳《射雉赋》:“緑柏参差,文翮鳞次,萧森繁茂,婉转轻利。”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花卉繁茂,甍栋连接。”《朱子语类》卷二十:“如草木之有本根,方始枝叶繁茂。”巴金《杨林同志》:“疗养所在山脚,也是利用一个不小的山洞修建的,洞外是石片顶的平房,房前有一棵树叶繁茂的大树。”
【茂密】释义:
植物生长得茂盛繁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小竹细笋,被于山渚,蒙蘢茂密,奇为翳薈也。”《南史·徐勉传》:“桃李茂密,桐竹成阴。”宋司马光《竹轩》诗:“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
指辞章美茂而文意完密。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读其文集,茂密清雋,不背义法。”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介甫词完气健,饶有远势。子固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