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枢纽
【全拼】 shūniǔ
【释义】
  • 指北极星的纽星天枢。亦以喻帝王。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汉必寝耀,黄精载起;纘枢纽於太微,迴紫盖於鶉首。”明徐渭《代寿黔公》诗之一:“一天枢纽群星北,万里金汤半壁西。”

  • 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比喻事物的关键或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

    《南齐书·崔祖思传》:“是以有耻且格,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宋叶适《和李参政》:“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情》:“然则情也者,实天地之锁钥,人生之枢纽也。”叶圣陶《倪焕之》二:“起事的是民军,是反抗清政府的,占据的地方又是全国的枢纽,取给、运输,色色都便利。”

  • 指以之为枢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採故实於前代,观通变於当今;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

  • 【例句】 1、它是伊利诺斯州最大和最繁忙的立体枢纽之一。
    2、 枢纽工程
    3、 奥地利处于欧洲心脏的地位意味着它历来是该大陆各大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联络枢纽
    4、 运输枢纽
    【近义词】 1. 枢纽 - 关键

    【关键】释义:

  • 门闩。

    《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子与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 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二:“元丰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 机关,机械装置。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杨务廉﹞常於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清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张良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 比喻禁约。

    《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 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苏文忠公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 比喻咽喉要地。

    《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剑阁之隘,实蜀之关键。”清昭槤《啸亭杂录·伊犁疆域》:“﹝塔尔巴哈臺﹞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李宗羲以苏松之门户,吴淞为要,长江之关键,江阴为先。”

  • 【相关词】 “甲申易枢” “门枢” 万枢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下坂地水利枢纽 东枢 中枢 中枢机场 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丹枢 丹江口水利枢纽 事枢 交通枢纽 借枢 元枢 内枢 化枢 参枢 含枢纽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