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项目。
刘白羽《火光在前》第四章:“那个长胡子的老人讲渡江应注意的事项。”袁静《伏虎记》第二七回:“成药瓶上都贴上纸片,注明药名,主治什么……注意事项等等。”
【事件】释义:
事情。
宋范仲淹《论复并县札子》:“若转运使等定夺不当,亦乞朝廷駮下不当事件,特行堪问。”《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寧荣两处事件。”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要证明中国人的不正经,倒在自以为正经地禁止男女同学,禁止模特儿这些事件上。”
事项。
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
指文案。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各处办事打来事件,皆到内署,先见厂公心腹内官,发司房删润奏之。”《红楼梦》第一○四回:“忽有家人传报説:‘内廷传旨,交看事件。’雨村疾忙上轿进内。”
指案件。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乌明阿﹞才由水路走出一程,又奉到廷寄命他到南河查办事件。”
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四月一日发生于南京的惨案,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件。”如:九一八事件。
鸟兽类的内脏。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麵……杂煎事件。”宋吴自牧《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鐘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
指人体的部分。
《水浒传》第四六回:“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栓在包裹里了。”明陶宗仪《辍耕录·想肉》:“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或乘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指器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明沉榜《宛署杂记·乡试》:“铜事件七福。”《何典》第四回:“到得好日,凡属喜事喜日应用的事件,尽皆千端百正。”
【事变】释义:
泛指事物的变化。
《荀子·富国》:“万物得宜,事变得应。”《<诗>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明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辩士设喻,以风以陈。”清魏源《<简学斋诗集>序》:“使君至今日目击东南之民物事变,其感愴承平清晏之福,又当何如!”
特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性事件。
《晋书·愍怀太子遹传》:“议至日西不决。后惧事变,乃表免太子为庶人,詔许之。”宋苏轼《策略第五》:“臣尝观西汉之初,高祖创业之际,事变之兴,亦已繁矣。”郭沫若《鲁迅和我们同在》:“在‘七七’事变发生之后,我终于单身地跑回中国来了。”
【事情】释义:
事物的真相;实情。
《战国策·秦策二》:“公孙衍谓义渠君曰:‘道远,臣不得復过矣,请謁事情。’”高诱注:“謁,告也;情,实也。言义渠君道里长远,不能復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汪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臣﹞竟坐飞语,贬在遐藩。宪宗皇帝后知事情,却授刺史。”《英烈传》第十二回:“﹝太祖﹞备説了会上事情,众将皆称吴禎真是虎将。”
事理人情。
《汉纪·成帝纪一》:“朕承先帝盛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繆……咎在朕躬。”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晋书·郑袤传》:“袤曰:‘昔与俭俱为臺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
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元史·世祖纪一》:“以海青银符二、金符十,给中书省,量军国事情缓急付乘驛者佩之。”老舍《骆驼祥子》二:“祥子知道事情要坏。”
犹工作,职业。
洪深《贫民惨剧》第一幕:“偏偏我又害了一身大病,把事情也丢啦,现在是闲住着。”丁玲《奔》:“现在他却来到上海,求赵四爹替他找事情,怕不十分靠得住吧。”
【事故】释义:
事情,问题。
《周礼·秋官·小行人》:“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唐白居易《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诗》:“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三国演义》第三回:“原(丁原)正秉烛观书,见布(吕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丁玲《韦护》第十二章十二:“我知道你,你一定有什么事故,你喜欢恋爱,我就不问。”
变故。
《晋书·刑法志》:“自元康已来,事故荐臻,法禁滋漫。”唐韩愈《上张仆射书》:“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许出。”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既恐饱私橐而损公家,尤虑拂商情而滋事故。”
今用以称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幸而井里水浅,又救得及时,没有酿成重大事故。”
缘故;原因。
《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十数年音信不闻不知,今做到成都府尹,特交承局远来,必有事故。”《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子龙此去,必有事故。”《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刘锦衣回了宅,相见过,説了来京的事故。”
借口,事由。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曹丕衔其旧恨,欲寻事故杀之。”《古今小说·木棉庵郑虎臣报冤》:“﹝唐氏﹞寻箇事故,将胡氏毒打一顿,剥去衣衫,贬他在使婢队里。”